最新消息
News
關於期刊
About Us
編輯委員會
Editorial Board
投稿須知
For Authors
會員專區
Membership
前期出版
Archives
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治
搜尋結果共
214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公共哲學在臺灣: 以「哲學星期五」為個案的考察
吳豐維
77
2
全球化與世界主義──新冠疫情下對康德世界主義的反思
姜文斌
75
3
疫情之下的言論自由──自康德法權觀點出發的若干省思
陳欣白
75
4
防疫之倫理觀察:以德國倫理委員會建議書為中心
林佳和
75
5
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中的政策透明度
陳嘉新
74
6
效益主義的幽靈:大COVID時代的公共衛生倫理反思
葉明叡、李柏翰
74
7
由儒家場域與處境觀點看愛情中薩提爾理論後入聖的可能性
蘇子媖
72
8
攸關新冠病毒疫情之治人醫心生命文化反思
蔡篤堅
71
9
新冠病毒及疫情流行所產生之倫理爭議舉隅
釋昭慧
71
10
新冠肺炎流行期安寧緩和醫療所面臨的挑戰
釋照量
71
11
從儒家「人文關懷」的觀點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衝擊
金美華
71
12
公共衛生倫理學之基本原則與全球流行病之實踐分析:儒家生命倫理學之效用與應用
李瑞全
71
13
意外的插曲與危機:周恩來對伍豪事件因應的研究
林威杰
70
14
從試驗、研究到推廣: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的組織與功能(1917-1999)
李力庸
69
15
《公羊傳》與《左傳》禮觀念之荀學義涵
謝君直
68
16
從臨終死亡的概念與儒家親子關係反省 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意涵1
李瑞全
68
17
從「場域」概念看宋詩壇的運作──以文學總集為中心的考察
凌頌榮
68
18
日治時期川合真永臺灣語著作的幾點觀察
林香薇
68
19
從佛教的觀點談病人自主權
釋照量
68
20
魯迅、現代性與中國小說現代化的考察
陳俊啟
67
21
從儒家的觀點省察病人自主權利法的限制:以永久性植物人為例
黃漢忠
67
22
病人自主決定權與「涉艾信息」告知規則的建構
胡曉翔
67
23
由「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歷程論生命自主權之限制
陳俊志
67
24
論台灣病人自主法: 家庭干涉如何刺激病人自律
許文鳳
67
25
論唐君毅對現代文化的省思
鄭宗義
66
26
森鷗外《莎樂美》譯本的日本反應
顏涵銳
65
27
聲音、音樂及其應用思考
蕭振邦
65
28
走出「樹文明」之倫理悖論 — 為 The Tree: Meaning and Myth 做中文版序所思
劉悅笛
64
29
Hot Wars on Screen during the Cold War:Philosophical Situations in King Hu’s Martial Arts Films
James Wicks
64
30
臺灣「中央財政」體制的轉型:日治初期(1898-1905)後藤新平總督府財政改革之歷史意義
林文凱
63
31
臺灣‧朝鮮總督府專賣政策比較研究-社會經濟遺產與「國家」能力的差異-
文明基
63
32
二戰後「馬來亞華人公會」的成立與馬來亞華人的政治發展(1946-1957)
張曉威
63
33
論環境正義的多元涵義
石慧瑩
63
34
性平治理與友善校園: 兒少保護主義的含蓄政治
賴麗芳
62
35
性運2.0:歷史與當下的雙向運動
王顥中
62
36
「反恐同」來「反恐」: 西方關於文明與援助的兩種矛盾
陳逸婷
62
37
愛的圈養: 晚近臺灣社會「毛小孩主義」的興起
洪凌
62
38
萍水不相逢?— 李安電影中「倫理」與「自由」 美學之衝突
曹予恩
60
39
L’Empereur de Chine ouvrant le premier sillon: réception et exploitation politique de l’image dans la culture française du XVIIIe siècle
Jacques Marx
58
40
酷兒左翼「超英趕美」?「同性戀正典化」的偏執及臺灣同志運動的修復詮釋
劉文
58
41
排除與補殘 — 從晚近同婚倡議探究臺灣性別政治鬥爭
洪凌
58
42
Exploiting Literary Fame?: A Study of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Virginia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
李根芳
57
43
當政治遇上動物 — 多元政治意識形態下的動物保護觀點
吳宗憲
56
44
「上以禮神明」:《管子‧君臣》與《荀子》之禮治思想
佐藤將之
53
45
熊十力疏釋《禮記‧儒行》意義探析
孫致文
53
46
擁護羞恥:愛滋防治的公共性羞恥問題
李佳霖
53
47
商業性性交易的社會建構與賣淫改良論
甯應斌
53
48
「中華民國 53 年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與僑資企業研究
李道緝
52
49
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之樣貌與未來之發展方向
陳嘉鳳、周才忠
52
50
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病關係
郭素珍
50
51
臨床試驗所蘊含的醫病關係新視野-癌症專科醫師的口述訪談剪影
蔡篤堅、梁妃儀、陳妤嘉
50
52
日治時期隘勇線推進與蕃界之內涵轉變
鄭安晞
50
53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陳孟君
49
54
由「經子平等」而「婢作夫人」——近代學術觀的變遷與子學身份的重構
許朝陽
48
55
全球變遷下全球與台灣的永續發展願景
王從恕
48
56
全球氣候政治與歐盟角色初探 - 歐盟為何扮演領導之角色?
林子倫
48
57
結合社會創新與技術創新之綠色運輸策略
蕭再安
48
58
公平有效的氣候條約如何可能
程進發
48
59
六○年代香港現代主義迷思——以〈長廊的短調〉、〈攜風的姑娘〉和〈化石〉為例
鄭蕾
47
60
《紅樓》解碼──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林素玟
45
61
治療關係中知後同意過程的倫理考量
王智弘
45
62
風俗、地方與帝國:《太平歡樂圖》的製作及其對「熙皞之象」的呈現
馬雅貞
45
63
從「不分唐宋」到「詩學晚唐」:清代臺灣文人對唐宋詩的審美態度
余育婷
45
64
經典與意義建構——從《論語》「甚矣章」的說解論「詮釋脈絡」在經典闡釋中的作用
張錫輝
44
65
距離的調節與情愛的回歸──《半生緣》影劇改編的修訂及超越
莊宜文
44
66
跨海演出:近代臺灣的馬戲團表演史(1900-1940年代)
鄭麗榕
43
67
電力技術者的知識來源與實踐──以《臺電社報》為主的探討(1919-1944)
林蘭芳
43
68
董仲舒「孝經義」考辨
莊兵
42
69
嘉靖朝錦衣衛首長之職權與活動──以陸炳(1510-1560)為例
吳振漢
42
70
清季臺灣地區疾病的治療與觀察──外國海關醫員的觀點
蘇芳玉
40
71
戰國中晚期「忠」觀念之演變與轉折暨其思想意義
佐藤將之
39
72
「勞動人權」年年退步的背後: 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分析
劉梅君
39
73
自由主義、儒家論基因公義 — 從基因治療與基因增強談起
周琬琳
38
74
明儒高攀龍的思想與殉節
吳振漢
37
75
“Some Unheard of Thing”: How Incest Became Convention in Southern Women’s Drama
Liz Thompson
37
76
宋遺民福建大儒熊禾及其詩歌作品析論─兼述詩歌內容之區域文化觀照
王次澄
36
77
環境正義、環境人權和治理的歷史淵源與關係
鄭先佑
36
78
地域社會中的文化運動:霧峰一新會讀書會個案分析(1934-1936)
鄭麗榕
36
79
給我洲後村,我將翻轉全臺灣──試論二重疏洪道洲後村拆遷抗爭事件的歷史意義
陳君愷、賴建寰
36
80
張岱《四書遇》註解四書之特色
鄧克銘
35
81
因「存異」而「求同」-從《淮南子》論述「同/異」管窺漢初儒道關係
李宗定
35
82
明治時期以來候文史料判讀方法
伊藤桃子
35
83
如候鳥般飛翔——戰前往返東亞各地的西畫家呂基正
邱函妮
34
84
返質修文,文質往復──〈論語.八佾〉章序讀析
劉雅
34
85
公司治理新挑戰 — 兼論監察人制度存廢問題
楊君仁
33
86
公司不應如何治理 — 狄士尼股東起義的啟示
葉保強
33
87
以公司治理機制規範管理者之盈餘管理行為
蔡文賢、郭逸真
33
88
中國大陸《公司法修正草案》評析 — 以立法理念和治理結構為視角的考察
范健
33
89
《老子》與《管子》四篇「治」觀辨析
廖育正
33
90
我國推動金融業公司治理之況與未來
龔照勝
33
91
高科技產業公司治理之哲思
洪金良
33
92
中國的公司治理:關鍵問題與期望
何順文
33
93
台灣公司治理之概述
賴文遠
33
94
台灣電影(小)歷史——從「百代—寶貝」勾勒戰前業餘者電影初期發展
史惟筑
32
95
國族主義與現代性的交涉:翁倩玉冷戰時期之明星形塑
江美萱
32
96
全球莎士比亞與在地哈姆雷特:兩部莎士比亞電影改編
吳怡芬
32
97
全球暖化的政治倫理 — 為氣候政治建立目的王國
葉保強
32
98
新時代,新難題 — 展望對治全球環境難題之專屬倫理
游維倫
32
99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從傳統文人 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
簡素琤
32
100
余英時的精神鍛鍊與生命實踐
謝政諭
31
101
唐君毅由重氣所闡發的船山人文化成論
陳政揚
31
102
寫生與勤學:圓山應舉與日本戰前、戰時的道德教育
曹嗣衡
31
103
日治時期霧峰水利組織與地域社會的演變
劉素芬
31
104
建構新「祖國」——鄭彥棻時期(民國39-47年)的僑務工作
李道緝
31
105
藝術文件與(不)可加速的生命:論謝德慶的身體—機器、時間性及其抵抗潛能
王聖閎
30
106
細讀與嘲謔——《柳如是別傳》讀後隅記
毛文芳
30
107
從西方環境倫理思想看「京都議定書」
廖耆煬
30
108
從朱子學到「古道論」:十八世紀日本國學文論的形成及其影響
王小林
30
109
專號序
吳方正 (專號客座主編)
29
110
諸橋轍次〈詩經總說〉對《詩經》學基本問題的觀點
張文朝
29
111
魅力四射的敢曝: 南.戈丁1970年代初期的變裝皇后攝影
劉瑞琪
29
112
專號序
林文淇 (專號客座主編)
28
113
宋代小學的建構及其影響
周揚波
28
114
明代邸報的政治功能與史料價值
吳振漢
28
115
元代龍仁夫《易》學析論
楊自平
28
116
當代臺灣遷移電影: 論陳界仁《殘響世界》與高俊宏《博愛》中的 空間、歷史、觀眾
孫松榮
28
117
在世紀末城市邊緣: 《南國再見,南國》與《千禧曼波》中的聲音新浪潮
王念英
28
118
冷戰玉女:張美瑤明星形象的生成軌跡
王萬睿
28
119
SARS的涉利者模式分析 — 以和平醫院廢棄物處理為議題
釋修禪
28
120
日治時期臺灣的書籍裝幀藝術——以西川滿為例
林素幸
27
121
方東美之「王陽明」研究探微 ——兼論明中葉「重返程明道」的學術思潮
游騰達
27
122
日治時期花柳業問題(1895-1945)
朱德蘭
27
123
京狩野與江戶儒者----以狩野山雪的聖賢圖為例
林聖智
26
124
論明代全真教隱微原因: 以萬曆年間嶗山釋道教產之爭為例
梁淑芳
26
125
評介洪長泰著、麥惠嫻譯,《染紅中國:中共建國初期的控制政治》
徐政宇
26
126
由「辭讓之心」到「聖王之偽」──析論《荀子》對「禮」概念的變更
丘慧兒
26
127
取締與治療:日治時期臺灣嗎啡之使用探究
毛硯平
25
128
地方菁英的經濟生活-以林維龍(1870-1942)私帳為例
陳建宏
25
129
桃園陸籍新住民訪談分析
王力堅
25
130
朱元璋宗教政策演變之探究
張業祥
24
131
中唐士人的南方教化: 以韓愈、柳宗元為考察中心
王志浩
24
132
新王后和她的西班牙式禮服 : 雅客柏.安波里所繪《瑪麗亞.梅迪奇和法王亨利四世的婚禮》(1600)中的服裝描繪與其意涵
葉嘉華
24
133
全球環境管治體制急需建立: 從海牙會議失敗談起
24
134
清末民初溫州瑞安下層士紳的閱讀生活──以《張棡日記》為例
吳晶
24
135
論張純甫「消極退守」的文化觀與修養論
游騰達
24
136
日治初期法屬印度支那調查(1896-1919)──以《臺灣日 日新報》、《臺灣時報》為例
王豫邦
24
137
《臺灣日日新報》中新竹州社會教化之觀察(1915-1945)
程安鯖
24
138
日治時期臺灣與朝鮮的米作──生產體系的比較
李力庸
24
139
北宋「老人」的食療與養生內涵——以《奉親養老書》為核心的文獻分析
皮國立
23
140
廟碑與地方社會——以大溪福仁宮為例
陳建宏
23
141
女性復仇與母性回歸:1970年代後期臺灣新女性主義與社會寫實女星的形象轉變
卓庭伍
23
142
國民政府時期的電影檢查與電影教育:以張冲主持電影為中心的考察(1934-1936)
林威杰
23
143
企業倫理與公司治理的關聯性初探
許金田.徐木蘭•陳必碩
23
144
臺灣當代基督教會移轉之現象——以中原大學四C教會為例
張蘊淨
23
145
近五十年來(1960~2016)「明鄭至戰後初期台灣儒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李威寰
22
146
SADE OU LA POLITIQUE DANS LE BOUDOIR: DE LA SEXUALISATION DE LA POLITIQUE A LA POLITISATION DE LA SEXUALITE
賴軍維
22
147
論江聲、王鳴盛、孫星衍三家輯校〈太誓〉的共識、要點及其細部差異
陳威睿
21
148
獨特視角下的章學誠研究 ——《章學誠研究述評(1920-1985)》之述評
賈慶軍
21
149
華人藝術的在地性與普遍性—— 以林學大為中心的考察
呂采芷
20
150
世戒抑或世勸?—— 從《金瓶梅》家庭敘事看儒家倫理觀時代的挑戰與回應
康珮
20
151
從土石流災害的防治談環境評估的重要性
徐美玲
20
152
第十九期
詳如內文
19
153
打造馬來亞:論馬來亞製片組的冷戰影像
許維賢
19
154
事件之後的當代跨域影像:論陳界仁早期作品及《殘響世界》的概念生成與轉化
孫松榮
19
155
基因治療的倫理省思
蔡甫昌
18
156
唐君毅先生對孝的當代闡釋
趙敬邦
18
157
醫療、倫理與政治的角力:人類幹細胞研究的論戰
徐佐銘
18
158
第十七期
詳如內文
17
159
文學改編、媒介特質與自我解構: 〈蘋果的滋味〉的比較敘事學研究
謝世宗
17
160
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的王道政治論和革命觀——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
張崑將
17
161
劉台拱《論語駢枝》研究
黃湛
17
162
當代新儒家對禮治民主之批判
李瑞全
16
163
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試論
黃俊傑、蔡明田
16
164
第十六期
詳如內文
16
165
劉鄂培《孟子選講》述評
劉德明
16
166
德萊葉的「白」──從顏色作為減法影像到至上主義繪畫之異度空間
李佩盈
15
167
第十五期
詳如內文
15
168
讓子彈飛:論高重黎幻燈簡報電影《人肉的滋味》之影像藝術實踐
孫松榮
15
169
Chinese Hermeneutics as Politics: The Sung Debates Over the Mencius
黃俊傑
15
170
片場裡的隨創者——胡金銓與1960年代的邵氏新派武俠片
黃猷欽
14
171
黃宗羲《孟子師說》對劉蕺山思想之詮釋
齊婉先
14
172
混搭現代性與傳統價值: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中的女性形象1927–1945
謝世英
13
173
塵埃迷濛了你的眼:黃明川、陳芯宜與臺灣電影中的墟形魅景
孫松榮
13
174
康有為維新思想對基督教的汲納與排拒
李安澤
13
175
《上海畫報》(1925-1933)與 上海的現代視覺文化之創造
安雅蘭
12
176
一個現代的展示櫥窗: 1930年代上海的《時代畫報》 (Modern Miscellany)
沈揆一
12
177
從《易說》看惠士奇的治《易》作法
楊自平
11
178
從完形治療及禪宗談東西方心理治療
林琦瑄
11
179
Frankl意義治療法的人生論與王陽明的聖人觀
陳佳銘
11
180
孟子哲學新探
陳榮灼
10
181
二十世紀初西洋眼光中的文人畫:費諾羅沙的理解與誤解
巫佩蓉
10
182
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謝世英
10
183
清末民初桐城派《孟子》文法論 ──以姚永概《孟子講義》、吳闓生《孟子文法讀本》為核心
丁亞傑
9
184
試探日治時期與1970年代鄉土運動的巷弄美學
盛鎧
9
185
康有為儒學國教化策略探析
許明珠
9
186
王船山論華夷之辨
劉毅鳴
9
187
由仁義禮智架構來看諮商與心理治療--一場對話
翁開誠
9
188
黃道周《易象正》治《易》析論
楊自平
8
189
從追逐現代化到反思文化現代性:日治文人 魏清德的文化認同與對臺灣美術的期許
謝世英
8
190
音樂治療與臨終關懷
周勵志
8
191
引言--變動中的議題:治療理念暨其可能整合
蕭振邦
7
192
自畫像、家族像與文化認同問題──試析日治時期三位畫家
顏娟英
7
193
從朱子陽明的心性觀論民主法治的理論根據
王邦雄
7
194
五經治要導言
胡自逢
7
195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簡介
夏允中
7
196
關於「藝術治療」
蕭素真 江學瀅 蕭賢瑋
7
197
論儒家意義治療的兩重意義
尉遲淦
7
198
文化治療學的消極性特質
高柏園
7
199
急救治療與維生治療
謝文祥
7
200
從人本心理學到超個人心理學的思索 --中西方心理治療之融合
陳玉芳
7
201
道德的理想主義、積極向上之精神、產業組織與管制
張明宗
6
202
論宮布理希對中國繪畫的看法
6
203
由「情」至「幻」─明刊本《西廂記》版畫插圖探究
徐文琴
6
204
文部省美術展覽會的開幕與觀眾
五十殿 利治
4
205
石川欽一郎台灣風景畫中「地方色彩」概念的建構
楊永源
3
206
妥協的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傳統廟宇彩繪師潘春源
謝世英
3
207
樂種觀念及其理論思考
曾瀚霈
1
208
方孝孺正統論初探
陳淑媛
1
209
黃檗寺與其僧侶的政治活動
盧秀華
1
210
中國西畫家的「東方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少數民族的形象
周芳美
1
211
愛滋病與醫療防治政策的倫理爭議
陳宜民口述 / 戴宇光整理
1
212
Cindy Patton討論與愛滋病相關的 法律與醫療倫理問題
吳秀瑾
1
213
愛滋病的建構與解構
文思慧
1
214
On the Inventing of AIDS ---- 專訪 Cindy Patton
出 席 者 : 李瑞全、甯應斌、吳秀瑾 / 錄 音 整 理 : 吳秀瑾 / 校 定 : 李瑞全
1
No.69 2020 春季號
No.68 2019 秋季號
No.67 2019 春季號
No.66 2018 October
No.65 2018 April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