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關於期刊
About Us
編輯委員會
Editorial Board
投稿須知
For Authors
會員專區
Membership
前期出版
Archives
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Confucianism
搜尋結果共
69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自我覺察:宋明新儒家實踐哲學與當代諮商心理學的觀點
吳美瑤
76
2
由儒家場域與處境觀點看愛情中薩提爾理論後入聖的可能性
蘇子媖
72
3
唐君毅先生的愛情哲學 ──以《愛情之福音》為中心的展開
劉毅鳴
72
4
從儒家「人文關懷」的觀點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衝擊
金美華
71
5
王陽明哲學的內在化
林維杰
70
6
新冠病毒疫情的倫理反思與公共衛生倫理學的建構
李瑞全
70
7
從儒家視角檢視突發疫情期間以年齡作為醫療資源配置的道德基礎與疑慮
周琬琳
70
8
萊布尼茲哲學與十七世紀中國儒學的旁證確認關係
劉俊法
69
9
從臨終死亡的概念與儒家親子關係反省 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意涵1
李瑞全
68
10
《公羊傳》與《左傳》禮觀念之荀學義涵
謝君直
68
11
從儒家的觀點省察台港兩地有關 活體器官捐贈的相關規定
黃漢忠
68
12
五四民主、科學革新中的中正之道── 由李玉階對民主自由及宗教科學之實踐談起
黃崇修
67
13
唐牟二先生對華嚴天臺之詮釋的比較
陳榮灼
66
14
論唐君毅對現代文化的省思
鄭宗義
66
15
建置「禮樂」的完型 (Gestalt) 結構 — 禮樂文明的源流、原理與實踐
曾暐傑
65
16
從朱熹理解的古琴聲韻論其音樂美學
劉振維
65
17
「尊天而保真」— 論《淮南子》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周貞余
64
18
萍水不相逢?— 李安電影中「倫理」與「自由」 美學之衝突
曹予恩
60
19
以美攻美 — 《莊子》肯定「自然全美」嗎?
廖育正
60
20
內在價值的反思
瞿慎思
60
21
蕅益《周易禪解》會通《易》理與如來藏的本體論詮釋
羅鈴沛
59
22
胡五峰與劉蕺山的思想型態之比較
陳佳銘
58
23
程伊川與朱子之基本分歧——一希臘哲學的視點
陳榮灼
55
24
熊十力疏釋《禮記‧儒行》意義探析
孫致文
53
25
儒學近年在法國的發展——自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與程艾藍(Anne Cheng)兩篇就職講詞分析說起
岑詠芳
52
26
牟宗三與海德格
陳榮灼
51
27
論人性向善論——一個分析哲學的觀點
蕭振聲
51
28
由「經子平等」而「婢作夫人」——近代學術觀的變遷與子學身份的重構
許朝陽
48
29
劉宗周與黃宗羲《春秋》學比較析論
劉德明
47
30
王船山論《大學》的格物致知 ──以《讀四書大全說》為中心
蔡家和
47
31
論道統──葉適與牟宗三之道統觀析論
楊自平
43
32
羅近溪圓教思想研究
謝居憲
43
33
先秦聖賢系譜論述與儒學歷史意識──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
陳逢源
41
34
人心與人生──梁漱溟暮年對人性的觀察
陳一弘
37
35
宋遺民福建大儒熊禾及其詩歌作品析論─兼述詩歌內容之區域文化觀照
王次澄
36
36
張岱《四書遇》註解四書之特色
鄧克銘
35
37
因「存異」而「求同」-從《淮南子》論述「同/異」管窺漢初儒道關係
李宗定
35
38
民初救世新教之《大學證釋》研究
鍾雲鶯
35
39
王廷相與戴震人性論比較
陳政揚
34
40
戴璉璋教授論著中的樂教與音樂思想
李美燕
33
41
穿越「理論」之間:「後理論時代」的理論思潮和文化建構
王寧
32
42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從傳統文人 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
簡素琤
32
43
余英時與新儒家
李顯裕
31
44
朱熹的孟子學──從詮釋到發展的進路
陳榮灼
30
45
紛亂中的寧定──唐君毅先生的慎獨之學
趙敬邦
30
46
論永續發展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關係: 儒家之論述
李瑞全
29
47
從「心本於性」看韓儒田艮齋的儒家人文關懷
楊祖漢
29
48
宋代小學的建構及其影響
周揚波
28
49
《理學字義通釋》人性觀論析
陳政揚
28
50
方東美與劉述先的道統與學統之辨
曾春海
27
51
對方東美先生超越觀的方法學意義之反思
黃信二
27
52
許衡「氣服於理」思想研究
史甄陶
27
53
不合時宜的儒教捍衛者── 從辜鴻銘在臺灣的演講說起
廖崇斐
26
54
朱丹溪「內靜外敬」思維之可能性探討一種醫學身體觀視野的嘗試性解讀
黃崇修
25
55
船山繼善成性觀的當代省察:以唐君毅與勞思光之異詮為中心
陳政揚
25
56
牟宗三之後「對列格局」儒學的探路者—— 《後新儒家與現代之後:林安梧教授回甲誌慶學術論集》書評
鄭文泉
24
57
狄培理與經典教育
鍾彩鈞
23
58
從程朱、陸王對韓愈的「接受」反思學術史對韓愈的評價
楊自平
23
59
近五十年來(1960~2016)「明鄭至戰後初期台灣儒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李威寰
22
60
On the Religiosity of Confucianism
黃俊傑
20
61
現代新儒家的朱子學研究 ——以馮、唐、錢諸先生對朱熹「理生氣」說的詮釋為例
馮兵;樂愛國
19
62
理學「即寂即感」思想探源
許朝陽
18
63
儒佛會通下的佛教中國化 ──以覺浪道盛的苦諦概念為例
徐一智
14
64
儒學慧命與人文德業
戴璉璋
13
65
論宋明儒之內在張力: 以宋明理學家對楊慈湖之批判為例之分析
黃信二
12
66
康有為儒學國教化策略探析
許明珠
9
67
朝鮮性理學與《心經附註》
金基柱
8
68
牟宗三先生論儒家道體義
鄧秀梅
8
69
論儒學客觀化的曲成問題——為「一心開二門」進一解
王邦雄
5
No.69 2020 春季號
No.68 2019 秋季號
No.67 2019 春季號
No.66 2018 October
No.65 2018 April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