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ڭ
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儒家    搜尋結果共 117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邁向美善合一的人格理想:論孔子教育哲學中的靈性作用 何佳瑞 76
2 自我覺察:宋明新儒家實踐哲學與當代諮商心理學的觀點 吳美瑤 76
3 由儒家場域與處境觀點看愛情中薩提爾理論後入聖的可能性 蘇子媖 72
4 唐君毅先生的愛情哲學 ──以《愛情之福音》為中心的展開 劉毅鳴 72
5 從儒家「人文關懷」的觀點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衝擊 金美華 71
6 公共衛生倫理學之基本原則與全球流行病之實踐分析:儒家生命倫理學之效用與應用 李瑞全 71
7 王陽明哲學的內在化 林維杰 70
8 新冠病毒疫情的倫理反思與公共衛生倫理學的建構 李瑞全 70
9 從儒家視角檢視突發疫情期間以年齡作為醫療資源配置的道德基礎與疑慮 周琬琳 70
10 以《論語》的觀點探討生命教育 蔡林樟 69
11 從臨終死亡的概念與儒家親子關係反省 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意涵1 李瑞全 68
12 從儒家的觀點省察台港兩地有關 活體器官捐贈的相關規定 黃漢忠 68
13 從儒家的觀點省察病人自主權利法的限制:以永久性植物人為例 黃漢忠 67
14 唐牟二先生對華嚴天臺之詮釋的比較 陳榮灼 66
15 論唐君毅對現代文化的省思 鄭宗義 66
16 唐君毅的感通論述:對《易》、二程與孔子的詮釋性理解 林維杰 66
17 從朱熹理解的古琴聲韻論其音樂美學 劉振維 65
18 萍水不相逢?— 李安電影中「倫理」與「自由」 美學之衝突 曹予恩 60
19 環境倫理學與環境美學的東西差異 — 與Holmes Rolston, III商榷 〔中〕劉悅笛 60
20 以美攻美 — 《莊子》肯定「自然全美」嗎? 廖育正 60
21 內在價值的反思 瞿慎思 60
22 善終觀點下的儒家生死觀 尉遲淦 59
23 胡五峰與劉蕺山的思想型態之比較 陳佳銘 58
24 儒家如何詮釋「氣具形而上之涵意」——以唐君毅先生論氣為例 鄧秀梅 56
25 儒家論人與萬物暨動物之關係和責任 李瑞全 55
26 王門中的游離者——黃綰學思歷程及其定位 朱湘鈺 55
27 《儀禮》對《唐律疏議》的影響——以「親屬名分」諸問題為探討核心 劉怡君 55
28 On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East Asian Philosophy: Nishida Kitarō and Mou Zongsan ASAKURA Tomomi 54
29 牟宗三與海德格 陳榮灼 51
30 論人性向善論——一個分析哲學的觀點 蕭振聲 51
31 論焦竑會通三教思想——兼比較焦竑與林兆恩之會通思想 唐經欽 49
32 桃源夢魘──論莫應豐《桃源夢》的 「惡托邦」書寫 鄒文律 47
33 關於人權與儒家的討論 劉詩韻 45
34 方苞禮學中的女性角色與地位:以冠、婚、喪、祭為核心 丁亞傑 44
35 「一理」或「分理」?──戴震對程朱理學的反省 劉滄龍 44
36 羅近溪圓教思想研究 謝居憲 43
37 王船山論「道、善、性」之說的涵義與其理論價值 陳祺助 43
38 先秦聖賢系譜論述與儒學歷史意識──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 陳逢源 41
39 專題引言: 儒家與生命倫理 李瑞全 38
40 從儒家家庭倫理論生命科技之倫理議題 李瑞全 38
41 儒家的實踐擴充論與生命倫理學的包含問題 林遠澤 38
42 從儒家觀點看複製人的問題 尉遲淦 38
43 自由主義、儒家論基因公義 — 從基因治療與基因增強談起 周琬琳 38
44 明儒高攀龍的思想與殉節 吳振漢 37
45 人心與人生──梁漱溟暮年對人性的觀察 陳一弘 37
46 從儒家之終極關懷論生命倫理學之方向 李瑞全 37
47 張岱《四書遇》註解四書之特色 鄧克銘 35
48 因「存異」而「求同」-從《淮南子》論述「同/異」管窺漢初儒道關係 李宗定 35
49 王船山氣論系統的道德哲學之成立問題 陳佳銘 35
50 民初救世新教之《大學證釋》研究 鍾雲鶯 35
51 象徵與譬喻:儒家經典詮釋的兩條進路 林維杰 34
52 論牟宗三先生對於別教與圓教之詮釋──兼論王陽明的工夫論的別教與圓教意義 陳志杰 34
53 戴璉璋教授論著中的樂教與音樂思想 李美燕 33
54 葉適經史之學與記體關係研究 鄭芳祥 33
55 醫病關係之道德兩難 — 以儒家的觀點來看諮詢同意原則與保護主義 陳小雯 32
56 余英時與新儒家 李顯裕 31
57 寫生與勤學:圓山應舉與日本戰前、戰時的道德教育 曹嗣衡 31
58 戴震「以理殺人」說兼義衍釋 鄭吉雄 31
59 從儒家之觀點看「墮胎」之議題 賴文遠 31
60 從儒家倫理論母親胎兒關係 李瑞全 31
61 紛亂中的寧定──唐君毅先生的慎獨之學 趙敬邦 30
62 儒家學者對佛家輪迴思想的回應與超越──以羅近溪和熊十力為考察中心 江一煥 30
63 朱熹視角下的孟子聖賢定位探論 姜龍翔 29
64 論永續發展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關係: 儒家之論述 李瑞全 29
65 從「心本於性」看韓儒田艮齋的儒家人文關懷 楊祖漢 29
66 孟子論辯探究 林憶芝 29
67 宋代小學的建構及其影響 周揚波 28
68 方東美與劉述先的道統與學統之辨 曾春海 27
69 對方東美先生超越觀的方法學意義之反思 黃信二 27
70 方東美之「王陽明」研究探微 ——兼論明中葉「重返程明道」的學術思潮 游騰達 27
71 京狩野與江戶儒者----以狩野山雪的聖賢圖為例 林聖智 26
72 由「辭讓之心」到「聖王之偽」──析論《荀子》對「禮」概念的變更 丘慧兒 26
73 臺灣的社會變遷——以《飲食男女》為例 鄭育瑜 26
74 中唐士人的南方教化: 以韓愈、柳宗元為考察中心 王志浩 24
75 誤解與澄清:論楊澤波詮釋牟宗三之德行與幸福的合理性 賴柯助 24
76 牟宗三之後「對列格局」儒學的探路者—— 《後新儒家與現代之後:林安梧教授回甲誌慶學術論集》書評 鄭文泉 24
77 「儒家不能以道家為忌」——試論牟宗三「以道釋儒」 之詮釋學意義 劉笑敢 24
78 《大學》「止於至善」詮解 侯展捷 22
79 正續《道藏》收錄的鸞書及其引述《詩經》述論 楊晉龍 21
80 世戒抑或世勸?—— 從《金瓶梅》家庭敘事看儒家倫理觀時代的挑戰與回應 康珮 20
81 當代馬來西亞儒家思想的批判與反思 ──論「實存歷史性」的「解構」與「原初根源性」的「重啟」 關啟匡 20
82 儒家聖人觀之發源:《論語》聖人觀探析 侯展捷 19
83 從受用角度考察唐君毅先生由疾病證悟人生 楊自平 19
84 現代新儒家的朱子學研究 ——以馮、唐、錢諸先生對朱熹「理生氣」說的詮釋為例 馮兵;樂愛國 19
85 理學「即寂即感」思想探源 許朝陽 18
86 鄒東廓家學:以《鄒氏學脉》為主線之探究 黃繼立 18
87 乾嘉學者《孟子》研究的貢獻 張曉生 17
88 當代新儒家對禮治民主之批判 李瑞全 16
89 從Religion與「宗教」的碰撞看儒家思想的宗教性 李彥儀 16
90 論《禮記‧緇衣》的思維情境 侯展捷 16
91 經典活化與靈根自植 戴璉璋 15
92 論周濂溪哲學對《中庸》思想的承繼與發展 黃秋韻 15
93 王道《大學億》析論——晚明《大學》詮釋之一側寫 朱湘鈺 15
94 興於詩終於易的成德之教 戴璉璋 14
95 從「君子之射」思考習射的現代意義 廖崇斐 14
96 陸象山孟子學之詮釋學意涵 黃信二 14
97 "Human Right" as Heavenly Duty: A Mencian Perspective 黃俊傑 14
98 儒家論動物權 李瑞全 13
99 從儒家生命倫理學的觀點討論自願安樂死 劉桂光 13
100 儒家論安樂死 李瑞全 12
101 儒家「家庭一體」之建構初探 謝居憲 12
102 論朱子與孟子對「良心」概念的了解 賴柯助 12
103 「生命饗宴」---儒家與人類基因組計畫之遇 鄭文泉 11
104 論荀子思想的宗教性面向 梁右典 11
105 應用儒家:牟宗三的哲學的呼喚! 鄭文泉 10
106 儒家之「永續發展」基本理念 李瑞全 10
107 唐君毅的憂患意識及其學思關切點之開展 陳學然 10
108 儒家的生命倫理學結構 李瑞全 9
109 朱子的經權觀析論 蕭美齡 9
110 聶雙江主靜之學辨析 陳儀 9
111 當下呈現之自由是美的 ——牟宗三美學之基礎命題 唐聖 8
112 胡五峰哲學之圓教規模 李瑞全 8
113 牟宗三先生論儒家道體義 鄧秀梅 8
114 牟宗三先生對羅近溪哲學的詮釋 謝居憲 8
115 儒家之臨終安寧療護之取向 李瑞全 8
116 論儒家意義治療的兩重意義 尉遲淦 7
117 從儒家的視域看「人類基因圖組研究計劃」 李瑞全 6
No.69  2020 春季號
No.68  2019 秋季號
No.67  2019 春季號
No.66  2018 October
No.65  2018 April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