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ڭ
第 15  期

研究論文
Articles

論周濂溪哲學對《中庸》思想的承繼與發展
On The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Mean in Zhou Lian-Shi’s philosophy
作者 黃秋韻
Author Huang, Chiu-yun
關鍵詞 周濂溪中庸心性本體論天道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周濂溪哲學與中庸思想的關係。在宋初的儒學中,周濂溪被認為是起始的第一人,其思想直承《易傳》《中庸》,開闢了以形上學為主的思路,雖然牟宗三先生認為濂溪不能貫通先秦儒家發展之次序而有主觀性原則不足之弊病,但本文認為濂溪哲學成功地統合了宇宙論與心性論,並以主靜無欲對心性本體回歸的修養工夫,高度展現了儒家的主體性特質。濂溪哲學與《中庸》思想的關係主要呈現在其「誠」的心性本體論當中,其脈絡可從天道論、人性論與修養工夫幾個層面看:(1)從天道論言,濂溪之「誠」即是天道,「太極」之內涵即是「誠」,此為繼承《中庸》並結合《易傳》思想之處,而對於「誠」之體用動靜之描述,則是較《中庸》更進一步發揮者。換言之,《中庸》以「誠」來表述天道,但對於天道尚未有體用動靜等變化歷程之強調;濂溪則直指「誠」為天道本體,此為繼承《中庸》而更進於《中庸》者。(2)就人性而言,濂溪除了繼承《中庸》以「誠」為人性的本體性意義之外,另有著重於「中和」之「中」的氣質之性的意義出現,此乃較《中庸》以未發之「中」更強調人為參與的成分,此亦開啟了宋明儒學中本然之性與氣質之性的人性論述。(3)就修養工夫言,濂溪主張以「主靜立人極」的修養工夫回歸「誠」之寂然不動的本體狀態,較《中庸》「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之以人道效法天道的思想,更具體展現了以「誠」統合宇宙論與心性論的主體性意義,確立宋明儒學以「性體」為核心的發展脈絡,以及「內聖」工夫的特色。
Abstract
經典活化與靈根自植
/ 戴璉璋    Tai,Lian-chang
1
燔詩書 明法令 ——略論秦制的經學影響
/ 李若暉    Li, Ruo-hui
29
楊時對二程理論的詮釋
/ 朱雪芳    Zhu, Xue-fang
91
從主理的觀點看朱子的哲學
/ 楊祖漢    Yang, Cho-hon
117
王道《大學億》析論——晚明《大學》詮釋之一側寫
/ 朱湘鈺    Zhu, Xiang-yu
141
唐君毅先生解朱子「太極動靜」評析
/ 鄧秀梅    Teng, Hsiu-mei
187
論牟宗三先生對王塘南「透性研幾」的詮釋
/ 韓曉華    Hon, Hiu-wah
217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