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ڭ
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State    搜尋結果共 81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從幾個面向探討臺灣哲學諮商的發展和困境 呂健吉 77
2 邁向美善合一的人格理想:論孔子教育哲學中的靈性作用 何佳瑞 76
3 疫情之下的言論自由──自康德法權觀點出發的若干省思 陳欣白 75
4 防疫之倫理觀察:以德國倫理委員會建議書為中心 林佳和 75
5 效益主義的幽靈:大COVID時代的公共衛生倫理反思 葉明叡、李柏翰 74
6 西藥製藥廠關鍵主管應具備的必要特質 — 從佛教「八正道」的「正見」與「正思惟」談起 陳昱萍 73
7 從《正蒙‧中正篇》看張載的德性教育思想 黃崇修 72
8 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告別的勇氣與意義 蕭玉霜 71
9 71
10 試析嵇康理想人格的宗教向度 陳佩君 70
11 從儒家視角檢視突發疫情期間以年齡作為醫療資源配置的道德基礎與疑慮 周琬琳 70
12 《太一生水》水的機體論對 環境教育的啟發 蘇何誠 69
13 疫中為易:夕惕若,厲无咎 瞿慎思 69
14 病人自主權 ──從善終論生命自主的困境與出路 蕭玉霜 68
15 「趨生畏死」與「趨樂避苦」之兩難 抉擇──「自主意願」:流動且幽微的 心靈答案 釋昭慧 67
16 從儒家的觀點省察病人自主權利法的限制:以永久性植物人為例 黃漢忠 67
17 從北京首例冷凍胚胎案看患者自主權 田文鳳、張新慶、張群芝、杜華英 67
18 論台灣病人自主法: 家庭干涉如何刺激病人自律 許文鳳 67
19 將人與動物作「平等考量」的理據 — 與效益主義哲學家Peter Singer的對話 釋昭慧 66
20 大音希聲所聽何物 蘇子媖 65
21 聲音、音樂及其應用思考 蕭振邦 65
22 「尊天而保真」— 論《淮南子》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周貞余 64
23 論李奧波德的生態中心主義 — 以《沙郡年記》中的威斯康辛州和沙郡為例 徐佐銘 64
24 臺灣‧朝鮮總督府專賣政策比較研究-社會經濟遺產與「國家」能力的差異- 文明基 63
25 二戰後「馬來亞華人公會」的成立與馬來亞華人的政治發展(1946-1957) 張曉威 63
26 重新審視牟宗三的〈道德判斷與歷史判斷〉——從現象學的觀點來看 汪文聖 62
27 超越破立修辭,回歸關鍵爭議 — 回應何思瑩 郭彥伯 62
28 從敘事學談醫學倫理教育之 人性化改革 林慧如 61
29 覺之教育的環境倫理與環境美學 高柏園 60
30 內在價值的反思 瞿慎思 60
31 為何同性戀平權不是同婚的有效理由?— 兼論剩餘認可 甯應斌(卡維波) 58
32 只破不立,無以為繼 — 談毀家廢婚派的幾點問題 何思瑩 58
33 酷兒左翼「超英趕美」?「同性戀正典化」的偏執及臺灣同志運動的修復詮釋 劉文 58
34 從伴侶制重新思考共同生活的可能 郭彥伯 58
35 排除與補殘 — 從晚近同婚倡議探究臺灣性別政治鬥爭 洪凌 58
36 Exploiting Literary Fame?: A Study of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Virginia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 李根芳 57
37 〈昭王與龔之𦞠〉考釋四則 趙苑夙 57
38 從〈聲無哀樂論〉引用《莊子》「三籟」典故探其「聲情關係」中 所蘊含的工夫向度 林修德 54
39 「上以禮神明」:《管子‧君臣》與《荀子》之禮治思想 佐藤將之 53
40 「中華民國 53 年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與僑資企業研究 李道緝 52
41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陳孟君 49
42 「前隱逸」與「後仕宦」的視野遞換——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葉常泓 49
43 方苞禮學中的女性角色與地位:以冠、婚、喪、祭為核心 丁亞傑 44
44 王船山論「道、善、性」之說的涵義與其理論價值 陳祺助 43
45 十九世紀法國公娼制度之初探 王秋琪 42
46 戰國中晚期「忠」觀念之演變與轉折暨其思想意義 佐藤將之 39
47 From the Graden to the Grove: Aemilia Lanyer,Andrew Marvell,and the Pursuit of Privary 李慧玲 39
48 “Some Unheard of Thing”: How Incest Became Convention in Southern Women’s Drama Liz Thompson 37
49 張岱《四書遇》註解四書之特色 鄧克銘 35
50 因「存異」而「求同」-從《淮南子》論述「同/異」管窺漢初儒道關係 李宗定 35
51 象徵與譬喻:儒家經典詮釋的兩條進路 林維杰 34
52 戴璉璋先生對屈萬里先生《易》說之繼承、發展與轉化 羅聖堡 33
53 戴璉璋教授論著中的樂教與音樂思想 李美燕 33
54 《老子》與《管子》四篇「治」觀辨析 廖育正 33
55 《文心雕龍》的通變論 朱曉海 31
56 寫生與勤學:圓山應舉與日本戰前、戰時的道德教育 曹嗣衡 31
57 戴震「以理殺人」說兼義衍釋 鄭吉雄 31
58 策展、圖錄編寫與中國繪畫史研究、教學 何嘉誼 31
59 建構新「祖國」——鄭彥棻時期(民國39-47年)的僑務工作 李道緝 31
60 宋元論著徵引或評論衛湜《禮記集說》考述 楊晋龍 30
61 從「心本於性」看韓儒田艮齋的儒家人文關懷 楊祖漢 29
62 《理學字義通釋》人性觀論析 陳政揚 28
63 文創時代的藝術生產:陳界仁、曹斐與安迪·沃荷 蔡佩桂 26
64 誤解與澄清:論楊澤波詮釋牟宗三之德行與幸福的合理性 賴柯助 24
65 真謬之間如如觀:凱吉音樂中的禪意解讀 彭宇薰 24
66 狄培理與經典教育 鍾彩鈞 23
67 戴君仁與唐君毅論陽明格致思想異同 陳政揚 22
68 實踐進路的哲學:儒學之工夫論與哲學詮釋 李瑞全 21
69 華人藝術的在地性與普遍性—— 以林學大為中心的考察 呂采芷 20
70 第十九期 詳如內文 19
71 Reconstituting a Classical Heritage:The Civic Cul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 Richard R. Johnson 18
72 民族主義與國家整合?中山先生「民族國家論」之研究 劉阿榮 10
73 夏炘《述朱》「敬」義論述 楊錦富 9
74 康有為儒學國教化策略探析 許明珠 9
75 魯東的自然意象與精神演化論 曾少千 8
76 反思性主體的反思:侯俊明作品中的再現策略、主體觀與社會批判 盛鎧 7
77 近十年中國佛教美術的研究動向(1998-2008)—英文、日文部分 林聖智 6
78 水鐘:《你那邊幾點?》的液態憂鬱 白大維 5
79 石川欽一郎台灣風景畫中「地方色彩」概念的建構 楊永源 3
80 鞏固爾兄弟的中國藝術收藏 張婉真 2
81 在英雄殞落之後的英雄:Gericault 的《梅杜莎之筏》 Gregor Wedekind 1
No.69  2020 春季號
No.68  2019 秋季號
No.67  2019 春季號
No.66  2018 October
No.65  2018 April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