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ڭ
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fact    搜尋結果共 71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全球化與世界主義──新冠疫情下對康德世界主義的反思 姜文斌 75
2 西藥製藥廠關鍵主管應具備的必要特質 — 從佛教「八正道」的「正見」與「正思惟」談起 陳昱萍 73
3 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告別的勇氣與意義 蕭玉霜 71
4 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倫理探討與公眾信任之建立 陳妤嘉 71
5 71
6 以技藝為中介來看倫理與宗教的連結: 從亞里斯多德出發反思中國哲學 汪文聖 70
7 羊皮紙的底層:《戴眼鏡的女孩》一書中的隱跡書寫 林待吟 69
8 由「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歷程論生命自主權之限制 陳俊志 67
9 唐牟二先生對華嚴天臺之詮釋的比較 陳榮灼 66
10 建置「禮樂」的完型 (Gestalt) 結構 — 禮樂文明的源流、原理與實踐 曾暐傑 65
11 聲音、音樂及其應用思考 蕭振邦 65
12 山林倫理是公民倫理 — 由「無痕山林」與〈失去山林的孩子〉 談起 劉久清 64
13 臺灣「中央財政」體制的轉型:日治初期(1898-1905)後藤新平總督府財政改革之歷史意義 林文凱 63
14 「大眾語」創作的試驗:陳子展《詩經》白話翻譯與大眾語運動之研究 史甄陶 62
15 困難的倫理:論護理人員的道德困擾 王心運、柯薰貴 61
16 蕅益《周易禪解》會通《易》理與如來藏的本體論詮釋 羅鈴沛 59
17 「婚姻平權」的反思 關啟文 58
18 韓愈祭文文體變革新探 姜龍翔 58
19 從形似到傳神:中國繪畫藝術中所展現的人文真理 何佳瑞 58
20 墨學方法於當代醫學倫理之應用 蕭宏恩 57
21 黃宗羲的南明史學 吳振漢 56
22 從〈聲無哀樂論〉引用《莊子》「三籟」典故探其「聲情關係」中 所蘊含的工夫向度 林修德 54
23 熊十力疏釋《禮記‧儒行》意義探析 孫致文 53
24 牟宗三與海德格 陳榮灼 51
25 論克洛德‧西蒙的小說藝術 楊令飛 50
26 崇禎時期四部詞選收錄姜夔詞探析 林淑華 49
27 論清儒毛奇齡「伸王抑朱」──以《大學》解為討論範圍 朱湘鈺 46
28 《紅樓》解碼──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林素玟 45
29 Noddings, Nel. The Maternal Factor: Two Paths to Morality 石致華 45
30 羅近溪圓教思想研究 謝居憲 43
31 十九世紀法國公娼制度之初探 王秋琪 42
32 先秦聖賢系譜論述與儒學歷史意識──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 陳逢源 41
33 清季臺灣地區疾病的治療與觀察──外國海關醫員的觀點 蘇芳玉 40
34 「辨體」與「破體」異流同歸於「尊體」──論清代詞體觀的建構歷程 黃雅莉 40
35 直觀自然的遺忘:胡塞爾對現代科學的解構 劉國英 38
36 從十八世紀法國學院沙龍展看法國風景畫的崛起 黃淑玲 38
37 Disposition des lettrines et ses rapports avec la ponctuation dans les versions manuscrites et imprimée du Roman de Perceforest: des interprétations du texte 李蕙珍 38
38 自我追尋與他人認同 ──從「自律作家」論七等生的寫作風格及其意義 蕭義玲 37
39 “Some Unheard of Thing”: How Incest Became Convention in Southern Women’s Drama Liz Thompson 37
40 米開朗基羅藝術表現中的 未完成(non-finito)概念 蘇信恩 37
41 給我洲後村,我將翻轉全臺灣──試論二重疏洪道洲後村拆遷抗爭事件的歷史意義 陳君愷、賴建寰 36
42 研究型創作之交鋒與「藝術知識」初探 高俊宏 34
43 從hermeneuein至文本理解之義理生成發展:辯證性——系統性及體系性詮釋學理論基本網絡 陸敬忠 34
44 Henry Miller's Painterly Eye Katy Masuga 34
45 藝術史與視覺研究的交界:神話、科學與意識形態 丹尼爾.杜畢松、蘇菲.侯爾 著,王瑞婷 譯 33
46 薩德侯爵小說中巴洛克風格的圖畫 賴軍維 33
47 台灣電影(小)歷史——從「百代—寶貝」勾勒戰前業餘者電影初期發展 史惟筑 32
48 余英時的精神鍛鍊與生命實踐 謝政諭 31
49 康熙朝宮廷「畫院」的運作與盛清院體的奠立:以蔣廷錫團隊為中心 賴毓芝 31
50 《文心雕龍》的通變論 朱曉海 31
51 「詩窮而後工」的歷史考察 鞏本棟 31
52 藝術文件與(不)可加速的生命:論謝德慶的身體—機器、時間性及其抵抗潛能 王聖閎 30
53 明代塘報的軍事功能與史料價值 吳振漢 30
54 從朱子學到「古道論」:十八世紀日本國學文論的形成及其影響 王小林 30
55 論老子思想中的可持續性 高柏園 29
56 從演化倫理學的立場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倫理如何可能? 黃柏翰 29
57 從數位轉向到美學運算:論數位世代科技藝術的新美學 邱誌勇 27
58 論明代全真教隱微原因: 以萬曆年間嶗山釋道教產之爭為例 梁淑芳 26
59 藝術的進程:十八世紀下半葉英國藝術、製造業、商業勵進會對文雅藝術的提倡 謝佳娟 26
60 文創時代的藝術生產:陳界仁、曹斐與安迪·沃荷 蔡佩桂 26
61 複製與諧仿的界線:十九世紀法國「漫畫版沙龍」源起之探討 楊尹瑄 22
62 近五十年來(1960~2016)「明鄭至戰後初期台灣儒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李威寰 22
63 殊途與同歸──論羅念菴學術在王學中的定位問題 袁光儀 21
64 事件之後的當代跨域影像:論陳界仁早期作品及《殘響世界》的概念生成與轉化 孫松榮 19
65 王世貞〈史乘考誤〉所論嘉、隆之際史事考釋 吳振漢 17
66 3D電影中的攝影眼:《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深度」探索 林克明 15
67 自畫像、家族像與文化認同問題──試析日治時期三位畫家 顏娟英 7
68 1933-34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中華民國和日本藝品之展示 周芳美 6
69 鞏固爾兄弟的中國藝術收藏 張婉真 2
70 中國西畫家的「東方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少數民族的形象 周芳美 1
71 在英雄殞落之後的英雄:Gericault 的《梅杜莎之筏》 Gregor Wedekind 1
No.69  2020 春季號
No.68  2019 秋季號
No.67  2019 春季號
No.66  2018 October
No.65  2018 April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