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ڭ
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精神    搜尋結果共 76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邁向美善合一的人格理想:論孔子教育哲學中的靈性作用 何佳瑞 76
2 晚期風格的「憂鬱轉向」,或者其它⋯⋯余德慧的宗教療癒之旅 余安邦 73
3 唐君毅先生的愛情哲學 ──以《愛情之福音》為中心的展開 劉毅鳴 72
4 二十一世紀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病之倫理法律社會與政策之意涵 (ELSPI) 李瑞全 71
5 From Virginia Woolf to Hortensia Papadat- Bengescu: Adaptation, Intertextuality or Zeitgeist? Arleen Ionescu 70
6 五四民主、科學革新中的中正之道── 由李玉階對民主自由及宗教科學之實踐談起 黃崇修 67
7 森鷗外《莎樂美》譯本的日本反應 顏涵銳 65
8 「尊天而保真」— 論《淮南子》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周貞余 64
9 字化成宇:從象徵到真實 林耀盛 61
10 唐傳奇女子復讎故事研究:從時空體及生命型態的角度 廖珮芸 61
11 從敘事學談醫學倫理教育之 人性化改革 林慧如 61
12 萍水不相逢?— 李安電影中「倫理」與「自由」 美學之衝突 曹予恩 60
13 覺之教育的環境倫理與環境美學 高柏園 60
14 以信任機制探討伴侶契約對同志親密關係的平等保障 邱子安 58
15 黑格爾論上帝存在的證明 劉愛民 57
16 黃宗羲的南明史學 吳振漢 56
17 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環境意識 楊劍豐 54
18 醫藥之良好狀態(wellbeing)之分析: 生活品質、生活質量與生命質素 李瑞全 52
19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陳孟君 49
20 試論環境美學與宗炳山水書論對自然鑒賞的會通 陳慶坤 49
21 方苞禮學中的女性角色與地位:以冠、婚、喪、祭為核心 丁亞傑 44
22 「意識之經驗底知識學」之「實行方法」及問題:《精神現象學》〈導論〉部分第九段之文本釋義 陸敬忠 42
23 精神障礙者的網路諮商倫理之探討 才頌潔 42
24 〈環法自行車大賽一如史詩〉──試論羅蘭巴特的神話解析書寫 許綺玲 41
25 明儒高攀龍的思想與殉節 吳振漢 37
26 地域社會中的文化運動:霧峰一新會讀書會個案分析(1934-1936) 鄭麗榕 36
27 張岱《四書遇》註解四書之特色 鄧克銘 35
28 「意識之經驗底科學」之對象問題: 《精神現象學》〈導論〉部分第十段之現象學性詮釋 陸敬忠 35
29 象徵與譬喻:儒家經典詮釋的兩條進路 林維杰 34
30 從hermeneuein至文本理解之義理生成發展:辯證性——系統性及體系性詮釋學理論基本網絡 陸敬忠 34
31 動物精神解放論 譚宇權 34
32 戴璉璋先生對屈萬里先生《易》說之繼承、發展與轉化 羅聖堡 33
33 以玄智觀照玄理:成玄英重玄老學中「玄聖」的內在義路 江淑君 32
34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從傳統文人 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 簡素琤 32
35 余英時的精神鍛鍊與生命實踐 謝政諭 31
36 寫生與勤學:圓山應舉與日本戰前、戰時的道德教育 曹嗣衡 31
37 戴震「以理殺人」說兼義衍釋 鄭吉雄 31
38 輔仁大學「專業倫理」課程的推行與展望 詹德隆、廖湧祥 29
39 孟子論辯探究 林憶芝 29
40 宋代小學的建構及其影響 周揚波 28
41 專號序 林文淇 (專號客座主編) 28
42 當代臺灣遷移電影: 論陳界仁《殘響世界》與高俊宏《博愛》中的 空間、歷史、觀眾 孫松榮 28
43 在世紀末城市邊緣: 《南國再見,南國》與《千禧曼波》中的聲音新浪潮 王念英 28
44 方東美之「王陽明」研究探微 ——兼論明中葉「重返程明道」的學術思潮 游騰達 27
45 藝術的進程:十八世紀下半葉英國藝術、製造業、商業勵進會對文雅藝術的提倡 謝佳娟 26
46 文革時期的「牛棚」之研究—— 以季羨林為例 邱香怡 26
47 藤島武二的中國服飾女性像 兒島薰 著 林怡利 譯 25
48 論張純甫「消極退守」的文化觀與修養論 游騰達 24
49 狄培理的亞洲「核心課程」著作 鄭文泉 23
50 「黃埔精神」的內涵與體現——以1950年李彌將軍領導滇緬邊區作戰為例 鄒琮隆 23
51 殊途與同歸──論羅念菴學術在王學中的定位問題 袁光儀 21
52 徐復觀先生論中國藝術精神:莊子的再發現 黃兆強 20
53 當代馬來西亞儒家思想的批判與反思 ──論「實存歷史性」的「解構」與「原初根源性」的「重啟」 關啟匡 20
54 論何心隱的「講學」思想 韓曉華 18
55 讓子彈飛:論高重黎幻燈簡報電影《人肉的滋味》之影像藝術實踐 孫松榮 15
56 從「君子之射」思考習射的現代意義 廖崇斐 14
57 何謂艾茉莉‧卡爾?:加拿大西岸藝術的共時代性 洪敏秀 14
58 陸象山孟子學之詮釋學意涵 黃信二 14
59 江右王門學者鄒東廓之戒懼說論析 張衛紅 14
60 王船山對《孟子‧莫非命也章》的詮釋── 「理氣合一」與「德福一致」之解決 蔡家和 14
61 十八世紀日本之「市民美術」?:由圓山應舉之評價探討江戶美術史觀 巫佩蓉 13
62 《論語》「君子不器」新詮 ──從傳統詮釋與康德目的論談起 連育平 13
63 塵埃迷濛了你的眼:黃明川、陳芯宜與臺灣電影中的墟形魅景 孫松榮 13
64 從黃梨洲對良知學的理解以觀其在心學的定位 鄧秀梅 12
65 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謝世英 10
66 大眾文化中的圖像詮釋──從一幅表現魯迅論戰精神的漫畫說起 陳德馨 10
67 唐君毅的憂患意識及其學思關切點之開展 陳學然 10
68 陳榮捷的中國哲學研究述評 沈享民 9
69 湛甘泉「天理之心」與楊慈湖「精神之心」的差異 ──由《楊子折衷》論析 蘇子媖 9
70 魯東的自然意象與精神演化論 曾少千 8
71 創傷年代的美學感同與見證 葛莉賽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著,倪明萃翻譯 8
72 理性與非理性?論近代知識份子的理性精神 龔鵬程 8
73 從人本心理學到超個人心理學的思索 --中西方心理治療之融合 陳玉芳 7
74 道德的理想主義、積極向上之精神、產業組織與管制 張明宗 6
75 伊蘇瑪影像:《冰原快跑人》的因紐特運動 洪敏秀 5
76 艾拉妮斯.奧柏莎溫的奧卡四部曲 葉玉慧 著,林承翰 譯 5
No.69  2020 春季號
No.68  2019 秋季號
No.67  2019 春季號
No.66  2018 October
No.65  2018 April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