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字     搜尋結果共 258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邁向美善合一的人格理想:論孔子教育哲學中的靈性作用 何佳瑞 76
2 從救生艇倫理學反思COVID-19大流行時期的資源援助問題 林恩志 74
3 福禍相倚的台灣後疫情挑戰:一個比較歷史的生命倫理學視角 蔡篤堅 74
4 唐君毅先生的愛情哲學 ──以《愛情之福音》為中心的展開 劉毅鳴 72
5 攸關新冠病毒疫情之治人醫心生命文化反思 蔡篤堅 71
6 新冠病毒及疫情流行所產生之倫理爭議舉隅 釋昭慧 71
7 從儒家「人文關懷」的觀點反思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的衝擊 金美華 71
8 視覺思維的魔力:《妳一生的預言》與《異星入境》 陳佩筠 70
9 萊布尼茲哲學與十七世紀中國儒學的旁證確認關係 劉俊法 69
10 山貓森林的省思:Singer 個體實踐的 整體論視野 彭春翎 69
11 從試驗、研究到推廣:桃園區農業改良場的組織與功能(1917-1999) 李力庸 69
12 《太一生水》水的機體論對 環境教育的啟發 蘇何誠 69
13 疫中為易:夕惕若,厲无咎 瞿慎思 69
14 以《論語》的觀點探討生命教育 蔡林樟 69
15 《公羊傳》與《左傳》禮觀念之荀學義涵 謝君直 68
16 從佛教的觀點談病人自主權 釋照量 68
17 「趨生畏死」與「趨樂避苦」之兩難 抉擇──「自主意願」:流動且幽微的 心靈答案 釋昭慧 67
18 凌遲與救贖── 論魯迅小說中的「聲音」意象 朱芯儀 67
19 五四民主、科學革新中的中正之道── 由李玉階對民主自由及宗教科學之實踐談起 黃崇修 67
20 傾聽女聲╱身 ──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劇場 高禎臨 67
21 從儒家的觀點省察病人自主權利法的限制:以永久性植物人為例 黃漢忠 67
22 羞恥的(偽)樣貌: 王爾德的《深淵書簡》 鄧宜菁 67
23 道德對待動物之理由淺悉 李凱恩 66
24 《從《「人-人-動物」三元關係談動物 權辯論中之「他群」》 盧倩儀 66
25 我們對動物的責任 柯志明 66
26 將人與動物作「平等考量」的理據 — 與效益主義哲學家Peter Singer的對話 釋昭慧 66
27 Regan 與動物權 田錦宏 66
28 Tom Regan動物權學說初探 張秀惠 66
29 由 Singer動物解放探討原住民狩獵與 動物保護 徐翠文 66
30 大學通識音樂教育的推廣與實踐 簡山根 65
31 森鷗外《莎樂美》譯本的日本反應 顏涵銳 65
32 德布西長笛音樂中的開創性 陳惠湄 65
33 大音希聲所聽何物 蘇子媖 65
34 高階音樂存有學中的作品類型辯論 是否只對哲學本身有益? 許昊仁 65
35 從朱熹理解的古琴聲韻論其音樂美學 劉振維 65
36 《莊子‧天運篇》「黃帝咸池論樂」 哲學義蘊新探 — 以鍾泰《莊子發微》 為核心的詮釋 李德材 65
37 港臺電影文化新生力量的發源與互動──1960至1970年代 羅卡 64
38 走出「樹文明」之倫理悖論 — 為 The Tree: Meaning and Myth 做中文版序所思 劉悅笛 64
39 關於 Shirin Abedinirad 招喚 (Evocation) 系列作品的自然反思 蘇子媖 64
40 「尊天而保真」— 論《淮南子》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周貞余 64
41 留給「自然」半個地球 — 審美的體驗 林春銀 64
42 山林倫理: 環境倫理個體論者的解題探究 彭春翎 64
43 現代詩中的山水 — 以余怒詩作為例 聶豪 64
44 有意義的自然及其價值 柯志明 63
45 臺灣「中央財政」體制的轉型:日治初期(1898-1905)後藤新平總督府財政改革之歷史意義 林文凱 63
46 Artaud et Adamov : du théâtre de la cruauté au théâtre de la séparation 朱鴻洲 63
47 王船山與朱子工夫論比較 陳祺助 62
48 試論張愛玲「畫筆」對報刊仕女畫的受容與衍異 徐禎苓 62
49 性運2.0:歷史與當下的雙向運動 王顥中 62
50 論徐冰作品中的動物符號與生態關懷 黃宗潔 62
51 愛的圈養: 晚近臺灣社會「毛小孩主義」的興起 洪凌 62
52 生命倫理學:尊重和熱愛生命 — 對費茲‧雅爾思想的幾點思考 戴正德、[中]馬俊領 61
53 從敘事學談醫學倫理教育之 人性化改革 林慧如 61
54 La caricature de l'émotivité dans Bouvard et Pécuchet de Flaubert Katarzyna Stachura 61
55 Reflections on Maurice Ravel’s Creativity Arbie Orenstein 61
56 內在價值的反思 瞿慎思 60
57 《工作與時日》1-382 徐學庸 59
58 身體如表現:波特萊爾的步態式書寫 齊嵩齡 59
59 「藏天下於天下」的安命與任化: 《莊子》「以不解解之」的死生智慧 賴錫三 59
60 語用學的應用——以錢鍾書《圍城》的對話為例 譚志明 57
61 〈昭王與龔之𦞠〉考釋四則 趙苑夙 57
62 Regan 與動物權 李凱恩 56
63 從康德的間接義務觀論動物權利 林永崇 56
64 當政治遇上動物 — 多元政治意識形態下的動物保護觀點 吳宗憲 56
65 儒家如何詮釋「氣具形而上之涵意」——以唐君毅先生論氣為例 鄧秀梅 56
66 隱喻與建築——柄谷行人與德希達的解構思想對話 黃雅嫺 56
67 獸醫公共衛生政策執行與動物福利 賴治民 56
68 動物倫理學中的「實然 — 應然問題」之探究 — 從道德根源探討一可能解決的進路 王萱茹 56
69 儒家論人與萬物暨動物之關係和責任 李瑞全 55
70 自然作為他者:列維納斯與環境哲學的交會 鄧元尉 55
71 以道家思想探討動物之權益 — 以老子、莊子思想為主 吳惠齡 55
72 正義、社會契約論與動物 — 從修正「能力進路」(capabilities approach)觀點談起 王萱茹 55
73 動物權與人類中心主義 林恩志 55
74 從朱子的生命倫理觀討論動物實驗 鄒琴 55
75 Maximalisme acédiaste dans Madame Bovary de Gustave Flaubert Katarzyna Stachura 55
76 王船山對於《孟子·盡其心者章》的詮釋 蔡家和 54
77 東石與布袋的賞景轉型: 自然、產業與保育思想的滄海桑田 徐佐銘 54
78 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環境意識 楊劍豐 54
79 東漢知識份子的流離與認同——以班彪、王粲、蔡琰為例 何雅雯 53
80 也斯的跨文化飲食地圖——以其詩作為研究核心 蕭欣浩 53
81 李慈銘〈讀國語簡端記〉補箋 郭萬青 52
82 「中華民國 53 年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與僑資企業研究 李道緝 52
83 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之樣貌與未來之發展方向 陳嘉鳳、周才忠 52
84 醫藥之良好狀態(wellbeing)之分析: 生活品質、生活質量與生命質素 李瑞全 52
85 寵物對人類健康所可能帶來的正面影響 — 兼論寵物飼養的道德爭議 李凱恩 52
86 Singer動物解放倫理學批判研究 李凱恩 51
87 從強義動物權到人對動物的義務 梁奮程 51
88 從莊學中「物」與「道」的層次區分論莊子「逍遙」的實現之道 王采淇 51
89 檢視Tom Regan對Peter Singer的三個批判 張育銘 51
90 動物權與動物對待 費昌勇、楊書瑋 51
91 應如何對待動物 — 對動物倫理之基礎與原則的一個反省 柯志明 51
92 動物保護的兩大依憑 — 動保良知與動保論述 釋昭慧 51
93 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病關係 郭素珍 50
94 論克洛德‧西蒙的小說藝術 楊令飛 50
95 論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電影視覺化表述」 梁慕靈 50
96 醫病關係=關懷關係? 廖瑞琪 50
97 欣賞自然的三種模式:藝術、環境與生態 李慶本 49
98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陳孟君 49
99 融入「生活美學」的當代「環境美學」 劉悅笛 49
100 淺談中國(魏晉)山水審美中的自然觀照方式 劉秀春 49
101 海上‧奇觀——論晚清上海「水龍會」對城市文化的視覺性建構 趙家琦 48
102 流行語「殺很大」的複合化 黃金文、林鴻瑞 48
103 王船山論《大學》的格物致知 ──以《讀四書大全說》為中心 蔡家和 47
104 六○年代香港現代主義迷思——以〈長廊的短調〉、〈攜風的姑娘〉和〈化石〉為例 鄭蕾 47
105 永續發展與行善的誘惑 徐佐銘 47
106 女性空間的召魂想像與題詠編織──論陳文述的「美人西湖」 王學玲 46
107 從價值到規範 — 論非人類中心主義 環境倫理學的一個論證問題 羅亞玲 46
108 《紅樓》解碼──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林素玟 45
109 風俗、地方與帝國:《太平歡樂圖》的製作及其對「熙皞之象」的呈現 馬雅貞 45
110 黄宗羲氣論之重新定位 陳榮灼 44
111 《清詩話》中的比興觀 王妙純 44
112 跨海演出:近代臺灣的馬戲團表演史(1900-1940年代) 鄭麗榕 43
113 專題引言: 析評Missimer的「支持有限動物權」論證 蕭振邦 43
114 賞鯨豚與動物權 徐佐銘 43
115 佛教「生命倫理學」研究:以動物保護議題為核心 釋昭慧 43
116 從雷根(Tom Regan)與辛格(Peter Singer)的觀點談動物安樂死 — 以台灣大專院校動物保護社團學生義工案例談起 王萱茹 43
117 人類中心主義思考下的動物權利: 缺陷與修正方向 瞿慎思 43
118 探討生物資料庫之基因隱私 郭彥伶 42
119 《歷程》中的食慾、身體與都市空間 葉雅茹 41
120 探討生物資料庫之基因隱私 郭彥伶 41
121 清季臺灣地區疾病的治療與觀察──外國海關醫員的觀點 蘇芳玉 40
122 From the Graden to the Grove: Aemilia Lanyer,Andrew Marvell,and the Pursuit of Privary 李慧玲 39
123 生殖的權利?還是物化女性? — 對於代理孕母合法化的倫理思考 張騰文 38
124 宋遺民福建大儒熊禾及其詩歌作品析論─兼述詩歌內容之區域文化觀照 王次澄 36
125 「觀」「看」新視界:視覺現代性與晚清上海城市敘事 呂文翠 36
126 地域社會中的文化運動:霧峰一新會讀書會個案分析(1934-1936) 鄭麗榕 36
127 書寫自然史:庫柏對於庫柏鎮地域之探究 盧莉茹 36
128 《莊子‧齊物論》中籟音的義理蘊涵 侯潔之 36
129 因「存異」而「求同」-從《淮南子》論述「同/異」管窺漢初儒道關係 李宗定 35
130 民初救世新教之《大學證釋》研究 鍾雲鶯 35
131 動物關懷與工具化 譚宇權 35
132 象徵與譬喻:儒家經典詮釋的兩條進路 林維杰 34
133 從hermeneuein至文本理解之義理生成發展:辯證性——系統性及體系性詮釋學理論基本網絡 陸敬忠 34
134 動物精神解放論 譚宇權 34
135 巴特寫攝影:從《明室》讀《巴特寫巴特》 許綺玲 33
136 戴璉璋教授論著中的樂教與音樂思想 李美燕 33
137 葉適經史之學與記體關係研究 鄭芳祥 33
138 藝術史與視覺研究的交界:神話、科學與意識形態 丹尼爾.杜畢松、蘇菲.侯爾 著,王瑞婷 譯 33
139 The First and Second Attentions of Dramaturgy: A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David Pendery 33
140 戴璉璋先生王弼《易》學體系的建立與反省 涂藍云 32
141 第三十一期附刊 主編序 謝佳娟 31
142 座談會 簡介 編輯室 31
143 寫生與勤學:圓山應舉與日本戰前、戰時的道德教育 曹嗣衡 31
144 「詩窮而後工」的歷史考察 鞏本棟 31
145 日治時期霧峰水利組織與地域社會的演變 劉素芬 31
146 策展、圖錄編寫與中國繪畫史研究、教學 何嘉誼 31
147 Literati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Drinking Games Using Cards Andrew Lo 31
148 臧懋循之戲曲當行論——以其批改《玉茗堂四夢》為例 陳富容 30
149 藝術文件與(不)可加速的生命:論謝德慶的身體—機器、時間性及其抵抗潛能 王聖閎 30
150 明代塘報的軍事功能與史料價值 吳振漢 30
151 論王韜《瀛壖雜志》之權力象徵與時代性 余姒珉 30
152 天理與人欲的省思——以《詩集傳》的淫詩為探討 黃麗娟 30
153 從朱子學到「古道論」:十八世紀日本國學文論的形成及其影響 王小林 30
154 專號序 吳方正 (專號客座主編) 29
155 論永續發展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關係: 儒家之論述 李瑞全 29
156 康德的永續發展基礎 Martin Schonfeld 29
157 在世紀末城市邊緣: 《南國再見,南國》與《千禧曼波》中的聲音新浪潮 王念英 28
158 南特船商杜勃亥的中國之行(1817-1827) 及其中國工藝收藏: 一個法中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 李明明 28
159 SARS的涉利者模式分析 — 以和平醫院廢棄物處理為議題 釋修禪 28
160 1880年代英文旅行手冊中的京都古寺:佛教美術史書出現之前的古寺遊賞 巫佩蓉 27
161 對方東美先生超越觀的方法學意義之反思 黃信二 27
162 方東美之「王陽明」研究探微 ——兼論明中葉「重返程明道」的學術思潮 游騰達 27
163 許衡「氣服於理」思想研究 史甄陶 27
164 「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試論祭孔釋奠典禮之「文明」建構及其意義 宋惠如 27
165 對陽明神秘經驗問題的重新思考 ——以湯浅泰雄哲學為參照 陳廷嘉 27
166 京狩野與江戶儒者----以狩野山雪的聖賢圖為例 林聖智 26
167 中國版畫的荷蘭範本:韓懷德的《牧林特立圖》研究 王靜靈著 洪楷晴譯 26
168 由「辭讓之心」到「聖王之偽」──析論《荀子》對「禮」概念的變更 丘慧兒 26
169 臺灣的社會變遷——以《飲食男女》為例 鄭育瑜 26
170 動物保護的本土問題 釋性廣 26
171 宋儒論《大學》「至善」-以朱子學為中心的討論 翟奎鳳 25
172 取締與治療:日治時期臺灣嗎啡之使用探究 毛硯平 25
173 藤島武二的中國服飾女性像 兒島薰 著 林怡利 譯 25
174 新王后和她的西班牙式禮服 : 雅客柏.安波里所繪《瑪麗亞.梅迪奇和法王亨利四世的婚禮》(1600)中的服裝描繪與其意涵 葉嘉華 24
175 中唐士人的南方教化: 以韓愈、柳宗元為考察中心 王志浩 24
176 閱讀威廉.霍加斯的《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圖像: 作為劇場文件與社會文本 林雯玲 24
177 清末民初溫州瑞安下層士紳的閱讀生活──以《張棡日記》為例 吳晶 24
178 論張純甫「消極退守」的文化觀與修養論 游騰達 24
179 生態旅遊地環境監測機制:動物生態監測 24
180 北宋「老人」的食療與養生內涵——以《奉親養老書》為核心的文獻分析 皮國立 23
181 從程朱、陸王對韓愈的「接受」反思學術史對韓愈的評價 楊自平 23
182 戴君仁與唐君毅論陽明格致思想異同 陳政揚 22
183 龍成于野──1970 年代末香港功夫電影中的城鄉對立與 日常微觀 黃猷欽 22
184 「選擇」及「轉譯」: 全球史視野下的「西洋」多層木套杯 施靜菲 21
185 實踐進路的哲學:儒學之工夫論與哲學詮釋 李瑞全 21
186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英文著作中的東亞畫史建構: 以對宋代與室町宗教人物畫評價為例 巫佩蓉 21
187 殊途與同歸──論羅念菴學術在王學中的定位問題 袁光儀 21
188 論江聲、王鳴盛、孫星衍三家輯校〈太誓〉的共識、要點及其細部差異 陳威睿 21
189 康德、牟宗三「物自身」問題之回顧與哲學省察 ――從「現象與物自身」到「目的與存在」 吳甿 21
190 獨特視角下的章學誠研究 ——《章學誠研究述評(1920-1985)》之述評 賈慶軍 21
191 以「媒介的醫病關係為核心」的生物醫學科技與人文對話課程規劃構想 21
192 知識的建構與典範的創新:論「幼學雜字」在傳統蒙學教育上之意義與價值 周安邦 20
193 從名物制度之學看經典詮釋 葉國良 20
194 打造馬來亞:論馬來亞製片組的冷戰影像 許維賢 19
195 越儒黎貴惇的中國想像 林維杰 19
196 從受用角度考察唐君毅先生由疾病證悟人生 楊自平 19
197 以人類為受試者之生物醫學研究之國際倫理準則 賴志銘 19
198 八仙的變身:狩野山雪《群仙圖襖》的相關問題 林聖智 18
199 熒輝映照,心之昕昕── 初探艾伯特‧威德爾(Albert Wider)的公東高工聖堂彩窗系列 于禮本 18
200 鄒東廓家學:以《鄒氏學脉》為主線之探究 黃繼立 18
201 王船山論心、物貫通之道——兼略論格物致知的工夫 陳祺助 18
202 唐君毅先生對孝的當代闡釋 趙敬邦 18
203 跨越文化與時空的宗教符號──魔羯魚 洪莫愁 17
204 第十七期 詳如內文 17
205 「興於《詩》」──論朱熹讀《詩經》之法 史甄陶 17
206 從Religion與「宗教」的碰撞看儒家思想的宗教性 李彥儀 16
207 森萬里子與日本「可愛」文化的全球化:一九九零年代的藝術與流行文化 李秀眞 16
208 台灣現代工業發展初期政商間的仲介人物(1950-1960) 吳振漢 16
209 從主理的觀點看朱子的哲學 楊祖漢 15
210 唐君毅先生解朱子「太極動靜」評析 鄧秀梅 15
211 片場裡的隨創者——胡金銓與1960年代的邵氏新派武俠片 黃猷欽 14
212 何謂艾茉莉‧卡爾?:加拿大西岸藝術的共時代性 洪敏秀 14
213 江右王門學者鄒東廓之戒懼說論析 張衛紅 14
214 德國生物科技應用倫理研究簡介 楊君仁 14
215 GMOs安全性的相關法律問題 何建志 14
216 十八世紀日本之「市民美術」?:由圓山應舉之評價探討江戶美術史觀 巫佩蓉 13
217 辛格(Peter Singer)論動物的道德地位 李常井 13
218 動物權--人類沒有宰制其他生命的權利 謝德熾 13
219 儒家論動物權 李瑞全 13
220 「以自然的辯證來詮釋朱子學」的進一步討論 楊祖漢 13
221 朱子與哈伯馬斯 ──倫理學的新方向 陳榮灼 13
222 從道家思想談動物權的觀念 陳德和 13
223 「動物權」與「護生」 釋昭慧 13
224 動物權:一個佛教向度的解讀與解釋 蕭振邦 13
225 剝開道德的外衣—動物的安樂死 葉力森 13
226 從動物權談動物實驗 王湘齡 13
227 《上海畫報》(1925-1933)與 上海的現代視覺文化之創造 安雅蘭 12
228 多重媒材、地點與夢想世界: 1920至1930年代間上海畫報的面向 文以誠 12
229 儒家「家庭一體」之建構初探 謝居憲 12
230 《老子》的自然思想析論 ——以牟宗三先生的詮釋所做的探討 曾珮琦 11
231 鄉村城市:侯孝賢與陳坤厚城市喜劇中的臺北 林文淇 11
232 由「聖人」看荀子的「知禮義」與「虛壹靜」 何淑靜 11
233 論張橫渠之「太虛即氣」說——對諸哲學史家之詮釋的考察 王林偉 11
234 越儒黎貴惇《芸臺類語》中的朱子學線索 林維杰 10
235 淺談環境生物科技與永續發展 李賢淇 10
236 萬物皆備於我 葉永垣 10
237 試探日治時期與1970年代鄉土運動的巷弄美學 盛鎧 9
238 魏晉前期審美觀的轉化與特色及《人物誌》的美學意識 蕭振邦 9
239 魯東的自然意象與精神演化論 曾少千 8
240 黃道周《易象正》治《易》析論 楊自平 8
241 牟宗三先生對劉蕺山「物即是知,非知之 所照」的詮釋 黃敏浩 8
242 從心性架構與格致工夫 看牟宗三先生詮釋朱子思想之特點 黃瑩暖 8
243 「人禽之辨」之本體宇宙論的說明──關 於牟宗三先生詮釋明道此一理論的一些 討論 陳祺助 8
244 牟宗三先生論儒家道體義 鄧秀梅 8
245 寄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睡覺的人》苟活(無)經驗的如歌寫照 許綺玲 7
246 從人本心理學到超個人心理學的思索 --中西方心理治療之融合 陳玉芳 7
247 1933-34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中華民國和日本藝品之展示 周芳美 6
248 莊子齊物之境的闡述 鄭琳 5
249 二十世紀初中國醫療廣告圖像與身體描繪 吳方正 4
250 法國十九世紀後期對於中國陶瓷的書寫與鑑賞研究 張婉真 3
251 湯姆 雷根 (Tom Regan)論動物的道德地位 李常井, 范瑞平 3
252 廢物管理優先級及其在香港之執行 鍾珊珊 3
253 從舞劇《香妃》探討江文也融合中西音樂之手法 宮筱筠 2
254 鞏固爾兄弟的中國藝術收藏 張婉真 2
255 中國西畫家的「東方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少數民族的形象 周芳美 1
256 在英雄殞落之後的英雄:Gericault 的《梅杜莎之筏》 Gregor Wedekind 1
257 重新評估媚俗──文化他者 金嬉英 1
258 愛滋病的建構與解構 文思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