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ڭ
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ethic    搜尋結果共 108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晚期風格的「憂鬱轉向」,或者其它⋯⋯余德慧的宗教療癒之旅 余安邦 73
2 落身於家:人文臨床視野下的居家照顧倫理 陳薈雅、林雅萍、林耀盛 73
3 專業倫理實踐初探:以臨床心理能力養成為例 李維倫 73
4 尊重自主的現象學探討—臨床倫理的主體或他者? 王心運 73
5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的倫理問題 孫雲平 73
6 西藥製藥廠關鍵主管應具備的必要特質 — 從佛教「八正道」的「正見」與「正思惟」談起 陳昱萍 73
7 諮商倫理初探 王建文 73
8 從《正蒙‧中正篇》看張載的德性教育思想 黃崇修 72
9 二十一世紀新冠肺炎全球流行病之倫理法律社會與政策之意涵 (ELSPI) 李瑞全 71
10 攸關新冠病毒疫情之治人醫心生命文化反思 蔡篤堅 71
11 新冠病毒及疫情流行所產生之倫理爭議舉隅 釋昭慧 71
12 COVID-19 大流行引發之醫療倫理議題 陳祖裕 71
13 大 COVID 時代的疫苗分配與接種政策倫理考量 葉明叡 71
14 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倫理探討與公眾信任之建立 陳妤嘉 71
15 公共衛生倫理學之基本原則與全球流行病之實踐分析:儒家生命倫理學之效用與應用 李瑞全 71
16 71
17 導言:終極關懷與宗教倫理 陸敬忠 70
18 體系性宗教(際)詮釋學之宗教倫理及 價值規範向度基本問題初探 陸敬忠 70
19 王陽明哲學的內在化 林維杰 70
20 「念死」到「慈悲」的轉化:自我覺知 與饒益他者的倫理轉化與超越性 嚴瑋泓 70
21 由休謨之「神蹟觀」反思基督教的 終極關懷倫理觀 楊雨青 70
22 以技藝為中介來看倫理與宗教的連結: 從亞里斯多德出發反思中國哲學 汪文聖 70
23 新冠病毒疫情的倫理反思與公共衛生倫理學的建構 李瑞全 70
24 環境美感、環境倫理與人類優質生活 蕭振邦 69
25 山貓森林的省思:Singer 個體實踐的 整體論視野 彭春翎 69
26 中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在 企業環境倫理的應用 郝晉輝 69
27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諮商倫理 李岳庭 69
28 幫助受苦者 ──對關懷倫理學中理想關懷行動之分析 王嬿翔 69
29 從臨終死亡的概念與儒家親子關係反省 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意涵1 李瑞全 68
30 從佛教的觀點談病人自主權 釋照量 68
31 《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倫理、法律、社會與政策意涵:引言 李瑞全 67
32 「趨生畏死」與「趨樂避苦」之兩難 抉擇──「自主意願」:流動且幽微的 心靈答案 釋昭慧 67
33 從儒家的觀點省察病人自主權利法的限制:以永久性植物人為例 黃漢忠 67
34 從一位醫師的角度來看病人自主權利法 陳秀丹 67
35 臺灣《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倫理分析 林孟蒨 67
36 論台灣病人自主法: 家庭干涉如何刺激病人自律 許文鳳 67
37 我們對動物的責任 柯志明 66
38 Regan 與動物權 田錦宏 66
39 山林倫理:導言 蕭振邦 64
40 走出「樹文明」之倫理悖論 — 為 The Tree: Meaning and Myth 做中文版序所思 劉悅笛 64
41 山林倫理是公民倫理 — 由「無痕山林」與〈失去山林的孩子〉 談起 劉久清 64
42 奈斯的深層山林哲學 程進發 64
43 關於 Shirin Abedinirad 招喚 (Evocation) 系列作品的自然反思 蘇子媖 64
44 臺灣山林哲學的行動與建構 蔡智豪 64
45 留給「自然」半個地球 — 審美的體驗 林春銀 64
46 山林倫理: 環境倫理個體論者的解題探究 彭春翎 64
47 山林倫理:體驗與推想 蕭振邦 64
48 論李奧波德的生態中心主義 — 以《沙郡年記》中的威斯康辛州和沙郡為例 徐佐銘 64
49 對Callicott非人類中心主觀內在價值論的反思 林恩志 63
50 從《葛拉瑪經》的「十事勿著」闡述佛教「倫理抉擇」的特性 釋法律 63
51 超越破立修辭,回歸關鍵爭議 — 回應何思瑩 郭彥伯 62
52 生命倫理學:尊重和熱愛生命 — 對費茲‧雅爾思想的幾點思考 戴正德、[中]馬俊領 61
53 孝與代間關照關係轉化的現象學 陳奕傑、許樹珍 61
54 對自主的再思考:關係取向 林雅萍 61
55 困難的倫理:論護理人員的道德困擾 王心運、柯薰貴 61
56 從敘事學談醫學倫理教育之 人性化改革 林慧如 61
57 以差異原則分析長期照護之健康照護需求與實踐 蕭玉霜 61
58 環境的倫理與感性的擅揚 — 專題導言 蕭振邦 60
59 萍水不相逢?— 李安電影中「倫理」與「自由」 美學之衝突 曹予恩 60
60 環境倫理學與環境美學的東西差異 — 與Holmes Rolston, III商榷 〔中〕劉悅笛 60
61 覺之教育的環境倫理與環境美學 高柏園 60
62 環境德行倫理學的研究趨勢 程進發 60
63 從環境美學探討環境教育的場域概念 張育銘 60
64 公園之美:環境經濟理論的解題探究 彭春翎 60
65 內在價值的反思 瞿慎思 60
66 論瑞秋卡森海洋三書裡的幾個哲學問題 徐佐銘 60
67 (中譯題目)殺人的倫理學──從非道德觀點來看 蔡承志 59
68 臨床倫理的現象學考量 王心運 57
69 從Hardwig的「死亡義務」觀點論家庭與醫療決策 林雅萍 57
70 倫理、敘事與美好生活的追求 林慧如 57
71 墨學方法於當代醫學倫理之應用 蕭宏恩 57
72 當政治遇上動物 — 多元政治意識形態下的動物保護觀點 吳宗憲 56
73 自然作為他者:列維納斯與環境哲學的交會 鄧元尉 55
74 程伊川與朱子之基本分歧——一希臘哲學的視點 陳榮灼 55
75 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 劉秀春 54
76 牟宗三與海德格 陳榮灼 51
77 Singer動物解放倫理學批判研究 李凱恩 51
78 51
79 醫病關係中的癌末真相告知 — 從權力倫理原則到臨床專精的展現 許樹珍、林明慧、歐美、陳祖裕、黃淑鶴 50
80 50
81 荀子哲學之價值規範根源問題:兼論孟荀之孔門承傳之取向 李瑞全 50
82 49
83 47
84 處於倫理內在性與宗教超越性之間:胡塞爾與海德格宗教現象學之比較 汪文聖 43
85 “Some Unheard of Thing”: How Incest Became Convention in Southern Women’s Drama Liz Thompson 37
86 書寫自然史:庫柏對於庫柏鎮地域之探究 盧莉茹 36
87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從傳統文人 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 簡素琤 32
88 天理與人欲的省思——以《詩集傳》的淫詩為探討 黃麗娟 30
89 從朱子學到「古道論」:十八世紀日本國學文論的形成及其影響 王小林 30
90 Can the Two-Level Moral Thinking Reconcile the Rivalry of Contextualism and Principled Ethic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Winkler and Hare 黃慧英 30
91 道家環境倫理學之建構及其可能之限度 葉海煙 29
92 論永續發展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關係: 儒家之論述 李瑞全 29
93 企業責任與可持續性倫理 葉保強 29
94 康德的永續發展基礎 Martin Schonfeld 29
95 從演化倫理學的立場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倫理如何可能? 黃柏翰 29
96 營建防災管理與都市環境倫理 文祖湘、蕭玥涓 29
97 環境倫理規範及其集體行動之間隙探究 蕭振邦 29
98 孟子論辯探究 林憶芝 29
99 由「辭讓之心」到「聖王之偽」──析論《荀子》對「禮」概念的變更 丘慧兒 26
100 人類如何對待自然:一個環境倫理學的反思 蕭振邦 23
101 正續《道藏》收錄的鸞書及其引述《詩經》述論 楊晉龍 21
102 世戒抑或世勸?—— 從《金瓶梅》家庭敘事看儒家倫理觀時代的挑戰與回應 康珮 20
103 塵埃迷濛了你的眼:黃明川、陳芯宜與臺灣電影中的墟形魅景 孫松榮 13
104 朱子與哈伯馬斯 ──倫理學的新方向 陳榮灼 13
105 理性、德性與幸福?亞里斯多德倫理學中理性角色的探討(下) 黃藿 11
106 理性、德性與幸福?亞里斯多德倫理學中理性角色的探討(上) 黃藿 10
107 創傷年代的美學感同與見證 葛莉賽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著,倪明萃翻譯 8
108 優生學和中國:倫理性問題何在 Ole Doering, Hamburg 4
No.69  2020 春季號
No.68  2019 秋季號
No.67  2019 春季號
No.66  2018 October
No.65  2018 April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