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關於期刊
About Us
編輯委員會
Editorial Board
投稿須知
For Authors
會員專區
Membership
前期出版
Archives
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body
搜尋結果共
43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邁向美善合一的人格理想:論孔子教育哲學中的靈性作用
何佳瑞
76
2
重新評估亞倫‧高文的性平實論──再思性的定義
關啟文
75
3
效益主義的幽靈:大COVID時代的公共衛生倫理反思
葉明叡、李柏翰
74
4
氣候變遷課題中向未來世代負責:梅洛龐蒂時間性結構中的他人
林靜秀
73
5
大 COVID 時代的疫苗分配與接種政策倫理考量
葉明叡
71
6
公共衛生倫理學之基本原則與全球流行病之實踐分析:儒家生命倫理學之效用與應用
李瑞全
71
7
凌遲與救贖── 論魯迅小說中的「聲音」意象
朱芯儀
67
8
五四民主、科學革新中的中正之道── 由李玉階對民主自由及宗教科學之實踐談起
黃崇修
67
9
傾聽女聲╱身 ──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劇場
高禎臨
67
10
森鷗外《莎樂美》譯本的日本反應
顏涵銳
65
11
現代詩中的山水 — 以余怒詩作為例
聶豪
64
12
孝與代間關照關係轉化的現象學
陳奕傑、許樹珍
61
13
困難的倫理:論護理人員的道德困擾
王心運、柯薰貴
61
14
身體如表現:波特萊爾的步態式書寫
齊嵩齡
59
15
只破不立,無以為繼 — 談毀家廢婚派的幾點問題
何思瑩
58
16
從納斯邦、丹尼爾斯之健康照護需求觀點論長期照護之實踐與挑戰
蕭玉霜
57
17
「上以禮神明」:《管子‧君臣》與《荀子》之禮治思想
佐藤將之
53
18
熊十力疏釋《禮記‧儒行》意義探析
孫致文
53
19
「中華民國 53 年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與僑資企業研究
李道緝
52
20
流行語「殺很大」的複合化
黃金文、林鴻瑞
48
21
沈自晉《南詞新譜》集曲增訂論析──「備於今」的做法與價值
黃思超
46
22
《紅樓》解碼──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林素玟
45
23
羅近溪圓教思想研究
謝居憲
43
24
《歷程》中的食慾、身體與都市空間
葉雅茹
41
25
音樂中獨特的身體實踐:古琴傳統的審美與身體理想之結合
王育雯
40
26
神聖與觸摸──對「勿觸我」的現象學反思
黃冠閔
38
27
米開朗基羅藝術表現中的 未完成(non-finito)概念
蘇信恩
37
28
《莊子‧齊物論》中籟音的義理蘊涵
侯潔之
36
29
我們可以溫柔地互看嗎?論梅洛龐蒂與伊希嘉黑的視覺觀
劉亞蘭
34
30
Interpreting Emblems, Emblems Interpreting: Love's mortal battle in Maurice Sceve's Delie
Brooke Donaldson
33
31
薩德侯爵小說中巴洛克風格的圖畫
賴軍維
33
32
以重現/重演「現場」為方法的藝術史實踐和書寫
王聖閎
31
33
臧懋循之戲曲當行論——以其批改《玉茗堂四夢》為例
陳富容
30
34
藝術文件與(不)可加速的生命:論謝德慶的身體—機器、時間性及其抵抗潛能
王聖閎
30
35
魅力四射的敢曝: 南.戈丁1970年代初期的變裝皇后攝影
劉瑞琪
29
36
臺灣錄像藝術的電影性: 論袁廣鳴與王俊傑作品自八〇年代迄今的三個創作時期及轉變
孫松榮
25
37
朱丹溪「內靜外敬」思維之可能性探討一種醫學身體觀視野的嘗試性解讀
黃崇修
25
38
龍成于野──1970 年代末香港功夫電影中的城鄉對立與 日常微觀
黃猷欽
22
39
宗教、歷史與當代性: 重探布朗《耶穌為彼得滌足》(1852)
黃桂瑩
17
40
德國與臺灣的相會:1950-1970德國科倫方濟會省在臺南新營教區的教堂建築
于禮本
16
41
儒家「家庭一體」之建構初探
謝居憲
12
42
City People: Youth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in Hou Hsiao-Hsien's Later Films
葉蓁
11
43
二十世紀初中國醫療廣告圖像與身體描繪
吳方正
4
No.69 2020 春季號
No.68 2019 秋季號
No.67 2019 春季號
No.66 2018 October
No.65 2018 April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