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公共哲學在臺灣: 以「哲學星期五」為個案的考察 |
吳豐維 |
77 |
2 |
防疫之倫理觀察:以德國倫理委員會建議書為中心 |
林佳和 |
75 |
3 |
陷溺或救贖? ──論愛情關係中的依賴問題 |
霍晉明 |
72 |
4 |
新冠病毒及疫情流行所產生之倫理爭議舉隅 |
釋昭慧 |
71 |
5 |
COVID-19 大流行引發之醫療倫理議題 |
陳祖裕 |
71 |
6 |
公共衛生倫理學之基本原則與全球流行病之實踐分析:儒家生命倫理學之效用與應用 |
李瑞全 |
71 |
7 |
從儒家視角檢視突發疫情期間以年齡作為醫療資源配置的道德基礎與疑慮 |
周琬琳 |
70 |
8 |
從《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二次審 議稿)》第九百九十五條談「臨床醫療強 制干預權」的失範 |
胡曉翔 |
68 |
9 |
「趨生畏死」與「趨樂避苦」之兩難 抉擇──「自主意願」:流動且幽微的 心靈答案 |
釋昭慧 |
67 |
10 |
論唐君毅對現代文化的省思 |
鄭宗義 |
66 |
11 |
我們對動物的責任 |
柯志明 |
66 |
12 |
老子性超善惡論評析 |
蕭振聲 |
65 |
13 |
現代詩中的山水 — 以余怒詩作為例 |
聶豪 |
64 |
14 |
臺灣‧朝鮮總督府專賣政策比較研究-社會經濟遺產與「國家」能力的差異- |
文明基 |
63 |
15 |
論環境正義的多元涵義 |
石慧瑩 |
63 |
16 |
從敘事學談醫學倫理教育之 人性化改革 |
林慧如 |
61 |
17 |
以差異原則分析長期照護之健康照護需求與實踐 |
蕭玉霜 |
61 |
18 |
為何同性戀平權不是同婚的有效理由?— 兼論剩餘認可 |
甯應斌(卡維波) |
58 |
19 |
韓愈祭文文體變革新探 |
姜龍翔 |
58 |
20 |
以信任機制探討伴侶契約對同志親密關係的平等保障 |
邱子安 |
58 |
21 |
三唐兩宋攝其德——論《隨園詩話》中的唐宋詩調和論 |
王怡云 |
58 |
22 |
從納斯邦、丹尼爾斯之健康照護需求觀點論長期照護之實踐與挑戰 |
蕭玉霜 |
57 |
23 |
儒家如何詮釋「氣具形而上之涵意」——以唐君毅先生論氣為例 |
鄧秀梅 |
56 |
24 |
On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East Asian Philosophy: Nishida Kitarō and Mou Zongsan |
ASAKURA Tomomi |
54 |
25 |
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 |
劉秀春 |
54 |
26 |
從貴族問題看《紅樓夢》與《人間喜劇》 的異與同 |
甘佳平 |
51 |
27 |
|
|
51 |
28 |
「前隱逸」與「後仕宦」的視野遞換——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
葉常泓 |
49 |
29 |
由「經子平等」而「婢作夫人」——近代學術觀的變遷與子學身份的重構 |
許朝陽 |
48 |
30 |
沈德潛評選岑參五律之觀點探析 |
林宜靜 |
48 |
31 |
沈自晉《南詞新譜》集曲增訂論析──「備於今」的做法與價值 |
黃思超 |
46 |
32 |
《清詩話》中的比興觀 |
王妙純 |
44 |
33 |
董仲舒「孝經義」考辨 |
莊兵 |
42 |
34 |
十九世紀法國公娼制度之初探 |
王秋琪 |
42 |
35 |
先秦聖賢系譜論述與儒學歷史意識──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 |
陳逢源 |
41 |
36 |
直觀自然的遺忘:胡塞爾對現代科學的解構 |
劉國英 |
38 |
37 |
人心與人生──梁漱溟暮年對人性的觀察 |
陳一弘 |
37 |
38 |
明治時期以來候文史料判讀方法 |
伊藤桃子 |
35 |
39 |
戴璉璋先生對屈萬里先生《易》說之繼承、發展與轉化 |
羅聖堡 |
33 |
40 |
「莊子:魏晉玄學的關鍵」兼論戴璉璋先生對魏晉玄學的貢獻與商榷 |
謝大寧 |
32 |
41 |
戴震「以理殺人」說兼義衍釋 |
鄭吉雄 |
31 |
42 |
日治時期霧峰水利組織與地域社會的演變 |
劉素芬 |
31 |
43 |
風雨交加——David Cox的天空 |
李淑卿 |
30 |
44 |
論老子思想中的可持續性 |
高柏園 |
29 |
45 |
元代龍仁夫《易》學析論 |
楊自平 |
28 |
46 |
La comtesse de Mortsauf ou la vertu condamnee |
陳維玲 |
28 |
47 |
對方東美先生超越觀的方法學意義之反思 |
黃信二 |
27 |
48 |
論明代全真教隱微原因: 以萬曆年間嶗山釋道教產之爭為例 |
梁淑芳 |
26 |
49 |
中國版畫的荷蘭範本:韓懷德的《牧林特立圖》研究 |
王靜靈著 洪楷晴譯 |
26 |
50 |
真謬之間如如觀:凱吉音樂中的禪意解讀 |
彭宇薰 |
24 |
51 |
實踐進路的哲學:儒學之工夫論與哲學詮釋 |
李瑞全 |
21 |
52 |
正續《道藏》收錄的鸞書及其引述《詩經》述論 |
楊晉龍 |
21 |
53 |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英文著作中的東亞畫史建構: 以對宋代與室町宗教人物畫評價為例 |
巫佩蓉 |
21 |
54 |
殊途與同歸──論羅念菴學術在王學中的定位問題 |
袁光儀 |
21 |
55 |
Classical Reason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Civil Examination |
Benjamin A. Elman |
20 |
56 |
春秋末期孔門私學團體形成原因考論 |
張循 |
19 |
57 |
陳玉勳的喜劇轉折:一種數位時代的思考 |
林克明 |
18 |
58 |
理性、德性與幸福?亞里斯多德倫理學中理性角色的探討(下) |
黃藿 |
11 |
59 |
理性、德性與幸福?亞里斯多德倫理學中理性角色的探討(上) |
黃藿 |
10 |
60 |
Reason, Passion, and Sentiment in Hume's Moral Theory |
朱建民 |
7 |
61 |
尋找《明室》中的〈未來的文盲〉… |
許綺玲 |
4 |
62 |
在英雄殞落之後的英雄:Gericault 的《梅杜莎之筏》 |
Gregor Wedekind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