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字 價值    搜尋結果共 150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翻轉哲學傳播的可能性: 連結哲學與大眾的新媒體 邱獻儀、鄭凱元 77
2 由莊子「無用之用」談生命教育的意義 陳佩君 76
3 品德教育涉及的「敬畏」初探:又敬又畏? 陳伊琳 76
4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的倫理問題 孫雲平 73
5 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告別的勇氣與意義 蕭玉霜 71
6 體系性宗教(際)詮釋學之宗教倫理及 價值規範向度基本問題初探 陸敬忠 70
7 From Virginia Woolf to Hortensia Papadat- Bengescu: Adaptation, Intertextuality or Zeitgeist? Arleen Ionescu 70
8 由休謨之「神蹟觀」反思基督教的 終極關懷倫理觀 楊雨青 70
9 從儒家視角檢視突發疫情期間以年齡作為醫療資源配置的道德基礎與疑慮 周琬琳 70
10 以《論語》的觀點探討生命教育 蔡林樟 69
11 《公羊傳》與《左傳》禮觀念之荀學義涵 謝君直 68
12 從臨終死亡的概念與儒家親子關係反省 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意涵1 李瑞全 68
13 病人自主權 ──從善終論生命自主的困境與出路 蕭玉霜 68
14 傾聽女聲╱身 ──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劇場 高禎臨 67
15 羞恥的(偽)樣貌: 王爾德的《深淵書簡》 鄧宜菁 67
16 論台灣病人自主法: 家庭干涉如何刺激病人自律 許文鳳 67
17 論唐君毅對現代文化的省思 鄭宗義 66
18 我們對動物的責任 柯志明 66
19 Tom Regan動物權學說初探 張秀惠 66
20 建置「禮樂」的完型 (Gestalt) 結構 — 禮樂文明的源流、原理與實踐 曾暐傑 65
21 高階音樂存有學中的作品類型辯論 是否只對哲學本身有益? 許昊仁 65
22 聲音、音樂及其應用思考 蕭振邦 65
23 走出「樹文明」之倫理悖論 — 為 The Tree: Meaning and Myth 做中文版序所思 劉悅笛 64
24 奈斯的深層山林哲學 程進發 64
25 臺灣山林哲學的行動與建構 蔡智豪 64
26 從隱喻看山林:一種環境觀 瞿慎思 64
27 有意義的自然及其價值 柯志明 63
28 Rolston與生態環境之客觀內在價值 羅嘉容 63
29 對Callicott非人類中心主觀內在價值論的反思 林恩志 63
30 性平治理與友善校園: 兒少保護主義的含蓄政治 賴麗芳 62
31 性運2.0:歷史與當下的雙向運動 王顥中 62
32 孝與代間關照關係轉化的現象學 陳奕傑、許樹珍 61
33 困難的倫理:論護理人員的道德困擾 王心運、柯薰貴 61
34 唐傳奇女子復讎故事研究:從時空體及生命型態的角度 廖珮芸 61
35 萍水不相逢?— 李安電影中「倫理」與「自由」 美學之衝突 曹予恩 60
36 覺之教育的環境倫理與環境美學 高柏園 60
37 公園之美:環境經濟理論的解題探究 彭春翎 60
38 內在價值的反思 瞿慎思 60
39 死亡與超越 — 從蘇格拉底與莊子生命觀之差異談起 楊婉儀 59
40 真文學及假書寫:博蘭,布朗肖的先驅者 潘怡帆 59
41 臨床倫理的現象學考量 王心運 57
42 從Hardwig的「死亡義務」觀點論家庭與醫療決策 林雅萍 57
43 論荀子「自然、人性與道德根源」的關係 何淑靜 56
44 黃宗羲的南明史學 吳振漢 56
45 儒家論人與萬物暨動物之關係和責任 李瑞全 55
46 動物權與人類中心主義 林恩志 55
47 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環境意識 楊劍豐 54
48 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 劉秀春 54
49 討論內在價值與環境倫理之關聯 瞿慎思 54
50 論Holmes Rolston, III 對「自然價值」的觀點: 建構「體驗論」模型芻議 莊元輔 54
51 愛生、自然凝觀與道:以孟祥森的文學/哲學的環境書寫作為接點 江⽇新 53
52 熊十力疏釋《禮記‧儒行》意義探析 孫致文 53
53 也斯的跨文化飲食地圖——以其詩作為研究核心 蕭欣浩 53
54 從宏觀角度探討生活質量 — 對中國大陸 幸福指數相關研究的總結與反思 邢占軍 52
55 醫藥之良好狀態(wellbeing)之分析: 生活品質、生活質量與生命質素 李瑞全 52
56 臺灣環境生活品質之幸福指標理念探究 — 以主觀幸福理論為進路 蕭振邦 52
57 論國家公園與幸福人生的關聯: 以陽明山國家公園與台江國家公園為例 徐佐銘 52
58 從應用角度探討佛教「中道」思想 對環境倫理的啟示 趙敬邦 51
59 從莊學中「物」與「道」的層次區分論莊子「逍遙」的實現之道 王采淇 51
60 檢視Tom Regan對Peter Singer的三個批判 張育銘 51
61 應如何對待動物 — 對動物倫理之基礎與原則的一個反省 柯志明 51
62 荀子哲學之價值規範根源問題:兼論孟荀之孔門承傳之取向 李瑞全 50
63 從人工流產醫療決策難題反思醫病關係的影響力 李玉嬋 50
64 醫病關係=關懷關係? 廖瑞琪 50
65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陳孟君 49
66 窮山惡水為何是美的? 楊勝欽 49
67 全球變遷下全球與台灣的永續發展願景 王從恕 48
68 氣候變遷的幾個倫理切面 葉保強 48
69 永續發展與行善的誘惑 徐佐銘 47
70 愛、自然的價值與環境倫理 柯志明 47
71 「美學是倫理學之母」涵義探究 蕭振邦 46
72 沈自晉《南詞新譜》集曲增訂論析──「備於今」的做法與價值 黃思超 46
73 從價值到規範 — 論非人類中心主義 環境倫理學的一個論證問題 羅亞玲 46
74 析評〈從價值到規範〉本身的論證問題 蕭振邦 46
75 自然的內在價值與環境倫理學的觀念變革 楊通進 46
76 評〈從價值到規範 — 論非人類中心主義 環境倫理學的一個論證問題〉 王從恕 46
77 價值是評價的結果 — 答覆評論 羅亞玲 46
78 王船山論「道、善、性」之說的涵義與其理論價值 陳祺助 43
79 十九世紀法國公娼制度之初探 王秋琪 42
80 先秦聖賢系譜論述與儒學歷史意識──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 陳逢源 41
81 戰國中晚期「忠」觀念之演變與轉折暨其思想意義 佐藤將之 39
82 人權價值的絕對與相對: 淺論人權教育的「寬容」與「包容」 林佳範 39
83 「新音樂學」的價值觀轉向 ──由「目標導向」到「非目標導向」 王育雯 38
84 主體的重構:論賈誼憑弔屈原的深層意涵 許又方 37
85 明儒高攀龍的思想與殉節 吳振漢 37
86 張岱《四書遇》註解四書之特色 鄧克銘 35
87 戴璉璋先生對屈萬里先生《易》說之繼承、發展與轉化 羅聖堡 33
88 中國大陸《公司法修正草案》評析 — 以立法理念和治理結構為視角的考察 范健 33
89 全球莎士比亞與在地哈姆雷特:兩部莎士比亞電影改編 吳怡芬 32
90 戴璉璋先生王弼《易》學體系的建立與反省 涂藍云 32
91 寫生與勤學:圓山應舉與日本戰前、戰時的道德教育 曹嗣衡 31
92 以重現/重演「現場」為方法的藝術史實踐和書寫 王聖閎 31
93 戴震「以理殺人」說兼義衍釋 鄭吉雄 31
94 日治時期霧峰水利組織與地域社會的演變 劉素芬 31
95 大師名作在哪裡?關於西方藝術史教學中的觀看、知識與理解 楊尹瑄 31
96 Literati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Drinking Games Using Cards Andrew Lo 31
97 紛亂中的寧定──唐君毅先生的慎獨之學 趙敬邦 30
98 明代塘報的軍事功能與史料價值 吳振漢 30
99 道家環境倫理學之建構及其可能之限度 葉海煙 29
100 專號序 吳方正 (專號客座主編) 29
101 收藏、流通、展示與傳播:對二十世紀末以來西方藝術史 研究取徑的一些觀察 謝佳娟 29
102 論老子思想中的可持續性 高柏園 29
103 企業責任與可持續性倫理 葉保強 29
104 孟子論辯探究 林憶芝 29
105 明代邸報的政治功能與史料價值 吳振漢 28
106 1880年代英文旅行手冊中的京都古寺:佛教美術史書出現之前的古寺遊賞 巫佩蓉 27
107 對方東美先生超越觀的方法學意義之反思 黃信二 27
108 不合時宜的儒教捍衛者── 從辜鴻銘在臺灣的演講說起 廖崇斐 26
109 裴溥言《詩經相同句及其影響》之學術價值 張政偉 26
110 臺灣的社會變遷——以《飲食男女》為例 鄭育瑜 26
111 取締與治療:日治時期臺灣嗎啡之使用探究 毛硯平 25
112 臺灣錄像藝術的電影性: 論袁廣鳴與王俊傑作品自八〇年代迄今的三個創作時期及轉變 孫松榮 25
113 閱讀威廉.霍加斯的《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圖像: 作為劇場文件與社會文本 林雯玲 24
114 清末民初溫州瑞安下層士紳的閱讀生活──以《張棡日記》為例 吳晶 24
115 有緣千里來相會──臺北聖家堂彩繪玻璃的前世今生 于禮本 24
116 生態旅遊的基本主張與核心價值 24
117 廟碑與地方社會——以大溪福仁宮為例 陳建宏 23
118 國民政府時期的電影檢查與電影教育:以張冲主持電影為中心的考察(1934-1936) 林威杰 23
119 實踐進路的哲學:儒學之工夫論與哲學詮釋 李瑞全 21
120 正續《道藏》收錄的鸞書及其引述《詩經》述論 楊晉龍 21
121 知識的建構與典範的創新:論「幼學雜字」在傳統蒙學教育上之意義與價值 周安邦 20
122 世戒抑或世勸?—— 從《金瓶梅》家庭敘事看儒家倫理觀時代的挑戰與回應 康珮 20
123 徐復觀先生論中國藝術精神:莊子的再發現 黃兆強 20
124 當代馬來西亞儒家思想的批判與反思 ──論「實存歷史性」的「解構」與「原初根源性」的「重啟」 關啟匡 20
125 共同體作為人類與自然價值的根源是一種存有論的解釋 程進發 20
126 唐君毅先生對孝的當代闡釋 趙敬邦 18
127 「興於《詩》」──論朱熹讀《詩經》之法 史甄陶 17
128 乾嘉學者《孟子》研究的貢獻 張曉生 17
129 胎兒生命權和生存價值的案例分析 李素楨 17
130 第十六期 詳如內文 16
131 德國與臺灣的相會:1950-1970德國科倫方濟會省在臺南新營教區的教堂建築 于禮本 16
132 雜文世界中的林連玉—— 論其内在的自我意識、價值觀念與思辨模式 關啓匡 16
133 戴震以血氣心知詮釋《孟子》的生命哲學 蔡家和 16
134 《論語》:「志於道」的意義發微 黃麗娟 16
135 唐君毅先生解朱子「太極動靜」評析 鄧秀梅 15
136 黃宗羲《孟子師說》對劉蕺山思想之詮釋 齊婉先 14
137 混搭現代性與傳統價值: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中的女性形象1927–1945 謝世英 13
138 論宋明儒之內在張力: 以宋明理學家對楊慈湖之批判為例之分析 黃信二 12
139 從黃梨洲對良知學的理解以觀其在心學的定位 鄧秀梅 12
140 南宋宮廷繪畫的普世價值: 讀艾瑞慈《馬遠的心:尋覓南宋美學》 洪再新 12
141 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謝世英 10
142 晚明李見羅的止脩學說 侯潔之 10
143 唐君毅的憂患意識及其學思關切點之開展 陳學然 10
144 從康德到海德格── 試論當代學者於孟子詮釋上的一項爭議 謝君讚 10
145 從〈論語學案〉論劉宗周早期理氣思想 許玉敏 9
146 自畫像、家族像與文化認同問題──試析日治時期三位畫家 顏娟英 7
147 從人本心理學到超個人心理學的思索 --中西方心理治療之融合 陳玉芳 7
148 江文也第四號鋼琴奏鳴曲《狂歡日》中的傳統與創新 宮筱筠 6
149 在英雄殞落之後的英雄:Gericault 的《梅杜莎之筏》 Gregor Wedekind 1
150 愛滋病的建構與解構 文思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