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體現    搜尋結果共 39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邁向美善合一的人格理想:論孔子教育哲學中的靈性作用 何佳瑞 76
2 品德教育涉及的「敬畏」初探:又敬又畏? 陳伊琳 76
3 從《正蒙‧中正篇》看張載的德性教育思想 黃崇修 72
4 攸關新冠病毒疫情之治人醫心生命文化反思 蔡篤堅 71
5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諮商倫理 李岳庭 69
6 山水自然與生命的整體觀照 — 譚家哲對於謝靈運 「山水行旅詩作」的解析 李德材 64
7 「尊天而保真」— 論《淮南子》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周貞余 64
8 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 劉秀春 54
9 熊十力疏釋《禮記‧儒行》意義探析 孫致文 53
10 鯨豚、返家與宗教性探求——廖鴻基海洋歷程下的鯨豚書寫與文化意義 蕭義玲 52
11 論克洛德‧西蒙的小說藝術 楊令飛 50
12 海上‧奇觀——論晚清上海「水龍會」對城市文化的視覺性建構 趙家琦 48
13 《紅樓》解碼──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林素玟 45
14 方苞禮學中的女性角色與地位:以冠、婚、喪、祭為核心 丁亞傑 44
15 數位蔡明亮: 由《家在蘭若寺》至《日子》的雙重生命 孫松榮 35
16 德國哲學界之新道家詮釋——海德格( Heidegger )與 沃爾法特( Wohlfart ) 鍾振宇 34
17 從風景到地方: 1970年代臺灣攝影中的風土與寓居視野 曾少千 33
18 巴特寫攝影:從《明室》讀《巴特寫巴特》 許綺玲 33
19 Interpreting Emblems, Emblems Interpreting: Love's mortal battle in Maurice Sceve's Delie Brooke Donaldson 33
20 中國大陸《公司法修正草案》評析 — 以立法理念和治理結構為視角的考察 范健 33
21 以重現/重演「現場」為方法的藝術史實踐和書寫 王聖閎 31
22 Literati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Drinking Games Using Cards Andrew Lo 31
23 專號序 吳方正 (專號客座主編) 29
24 環境倫理規範及其集體行動之間隙探究 蕭振邦 29
25 當代臺灣遷移電影: 論陳界仁《殘響世界》與高俊宏《博愛》中的 空間、歷史、觀眾 孫松榮 28
26 從數位轉向到美學運算:論數位世代科技藝術的新美學 邱誌勇 27
27 陽明心學實有諸己的精一之論 白宛仙 26
28 宋儒論《大學》「至善」-以朱子學為中心的討論 翟奎鳳 25
29 臺灣錄像藝術的電影性: 論袁廣鳴與王俊傑作品自八〇年代迄今的三個創作時期及轉變 孫松榮 25
30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的臺語片明星現象:「明星夢」與「香港熱」之探討 梁碧茹 23
31 女性復仇與母性回歸:1970年代後期臺灣新女性主義與社會寫實女星的形象轉變 卓庭伍 23
32 「黃埔精神」的內涵與體現——以1950年李彌將軍領導滇緬邊區作戰為例 鄒琮隆 23
33 實踐進路的哲學:儒學之工夫論與哲學詮釋 李瑞全 21
34 世戒抑或世勸?—— 從《金瓶梅》家庭敘事看儒家倫理觀時代的挑戰與回應 康珮 20
35 理學「即寂即感」思想探源 許朝陽 18
36 讓子彈飛:論高重黎幻燈簡報電影《人肉的滋味》之影像藝術實踐 孫松榮 15
37 十八世紀日本之「市民美術」?:由圓山應舉之評價探討江戶美術史觀 巫佩蓉 13
38 塵埃迷濛了你的眼:黃明川、陳芯宜與臺灣電影中的墟形魅景 孫松榮 13
39 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謝世英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