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疫情之下的言論自由──自康德法權觀點出發的若干省思 |
陳欣白 |
75 |
2 |
重新評估亞倫‧高文的性平實論──再思性的定義 |
關啟文 |
75 |
3 |
性哲學及其不滿──論高德曼的簡性 |
甯應斌 |
74 |
4 |
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告別的勇氣與意義 |
蕭玉霜 |
71 |
5 |
以《論語》的觀點探討生命教育 |
蔡林樟 |
69 |
6 |
從一位醫師的角度來看病人自主權利法 |
陳秀丹 |
67 |
7 |
大學通識音樂教育的推廣與實踐 |
簡山根 |
65 |
8 |
音樂表現的意義和情感 — 從「分析美學」的視角所做的解析 |
劉悅笛 |
65 |
9 |
徐冰與祖態:由《天書》到《背後的故事》 |
廖朝陽 |
61 |
10 |
身體如表現:波特萊爾的步態式書寫 |
齊嵩齡 |
59 |
11 |
白先勇小說改編電影中的1949年和離散 經驗——以《最後的貴族》、《花橋榮記》 和《青春蝴蝶孤戀花》為例 |
莊宜文 |
54 |
12 |
論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電影視覺化表述」 |
梁慕靈 |
50 |
13 |
流行語「殺很大」的複合化 |
黃金文、林鴻瑞 |
48 |
14 |
《清詩話》中的比興觀 |
王妙純 |
44 |
15 |
The World and Japan: Animated Anxiety in a Global Age |
John Lance Griffith |
39 |
16 |
米開朗基羅藝術表現中的 未完成(non-finito)概念 |
蘇信恩 |
37 |
17 |
明治時期以來候文史料判讀方法 |
伊藤桃子 |
35 |
18 |
文本與詮釋:論高達美如何理解康德《判斷力批判》 |
張鼎國 |
34 |
19 |
從hermeneuein至文本理解之義理生成發展:辯證性——系統性及體系性詮釋學理論基本網絡 |
陸敬忠 |
34 |
20 |
從「心本於性」看韓儒田艮齋的儒家人文關懷 |
楊祖漢 |
29 |
21 |
「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試論祭孔釋奠典禮之「文明」建構及其意義 |
宋惠如 |
27 |
22 |
遊園花王子︰楊凡的性別羅曼史 |
沈曉茵 |
23 |
23 |
熒輝映照,心之昕昕── 初探艾伯特‧威德爾(Albert Wider)的公東高工聖堂彩窗系列 |
于禮本 |
18 |
24 |
當代臺灣客家三大調的美感經驗: 以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與流行音樂為例 |
林子晴 |
18 |
25 |
跨越文化與時空的宗教符號──魔羯魚 |
洪莫愁 |
17 |
26 |
讓子彈飛:論高重黎幻燈簡報電影《人肉的滋味》之影像藝術實踐 |
孫松榮 |
15 |
27 |
何謂艾茉莉‧卡爾?:加拿大西岸藝術的共時代性 |
洪敏秀 |
14 |
28 |
塵埃迷濛了你的眼:黃明川、陳芯宜與臺灣電影中的墟形魅景 |
孫松榮 |
13 |
29 |
自畫像、家族像與文化認同問題──試析日治時期三位畫家 |
顏娟英 |
7 |
30 |
ETUDE ÐE DAO到 INTRODUISANT LES EXPRESSIONS TEMPORELLES |
Waltraud PAUL |
6 |
31 |
Activites Pedagogiques pour le Developpement de l'Expression Orale en classe de Francais Langue Etrangere |
郭伊倫 |
4 |
32 |
從舞劇《香妃》探討江文也融合中西音樂之手法 |
宮筱筠 |
2 |
33 |
中國西畫家的「東方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少數民族的形象 |
周芳美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