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字 value    搜尋結果共 94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翻轉哲學傳播的可能性: 連結哲學與大眾的新媒體 邱獻儀、鄭凱元 77
2 由莊子「無用之用」談生命教育的意義 陳佩君 76
3 品德教育涉及的「敬畏」初探:又敬又畏? 陳伊琳 76
4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的倫理問題 孫雲平 73
5 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告別的勇氣與意義 蕭玉霜 71
6 體系性宗教(際)詮釋學之宗教倫理及 價值規範向度基本問題初探 陸敬忠 70
7 由休謨之「神蹟觀」反思基督教的 終極關懷倫理觀 楊雨青 70
8 從儒家視角檢視突發疫情期間以年齡作為醫療資源配置的道德基礎與疑慮 周琬琳 70
9 環境美感、環境倫理與人類優質生活 蕭振邦 69
10 以《論語》的觀點探討生命教育 蔡林樟 69
11 從臨終死亡的概念與儒家親子關係反省 病人自主權利法之意涵1 李瑞全 68
12 《公羊傳》與《左傳》禮觀念之荀學義涵 謝君直 68
13 病人自主權 ──從善終論生命自主的困境與出路 蕭玉霜 68
14 傾聽女聲╱身 ──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劇場 高禎臨 67
15 羞恥的(偽)樣貌: 王爾德的《深淵書簡》 鄧宜菁 67
16 論台灣病人自主法: 家庭干涉如何刺激病人自律 許文鳳 67
17 論唐君毅對現代文化的省思 鄭宗義 66
18 我們對動物的責任 柯志明 66
19 Tom Regan動物權學說初探 張秀惠 66
20 建置「禮樂」的完型 (Gestalt) 結構 — 禮樂文明的源流、原理與實踐 曾暐傑 65
21 高階音樂存有學中的作品類型辯論 是否只對哲學本身有益? 許昊仁 65
22 聲音、音樂及其應用思考 蕭振邦 65
23 走出「樹文明」之倫理悖論 — 為 The Tree: Meaning and Myth 做中文版序所思 劉悅笛 64
24 臺灣山林哲學的行動與建構 蔡智豪 64
25 留給「自然」半個地球 — 審美的體驗 林春銀 64
26 從隱喻看山林:一種環境觀 瞿慎思 64
27 Rolston與生態環境之客觀內在價值 羅嘉容 63
28 對Callicott非人類中心主觀內在價值論的反思 林恩志 63
29 「大眾語」創作的試驗:陳子展《詩經》白話翻譯與大眾語運動之研究 史甄陶 62
30 論徐冰作品中的動物符號與生態關懷 黃宗潔 62
31 孝與代間關照關係轉化的現象學 陳奕傑、許樹珍 61
32 困難的倫理:論護理人員的道德困擾 王心運、柯薰貴 61
33 唐傳奇女子復讎故事研究:從時空體及生命型態的角度 廖珮芸 61
34 萍水不相逢?— 李安電影中「倫理」與「自由」 美學之衝突 曹予恩 60
35 公園之美:環境經濟理論的解題探究 彭春翎 60
36 內在價值的反思 瞿慎思 60
37 真文學及假書寫:博蘭,布朗肖的先驅者 潘怡帆 59
38 為何同性戀平權不是同婚的有效理由?— 兼論剩餘認可 甯應斌(卡維波) 58
39 臨床倫理的現象學考量 王心運 57
40 從Hardwig的「死亡義務」觀點論家庭與醫療決策 林雅萍 57
41 論荀子「自然、人性與道德根源」的關係 何淑靜 56
42 黃宗羲的南明史學 吳振漢 56
43 熊十力疏釋《禮記‧儒行》意義探析 孫致文 53
44 臺灣環境生活品質之幸福指標理念探究 — 以主觀幸福理論為進路 蕭振邦 52
45 51
46 檢視Tom Regan對Peter Singer的三個批判 張育銘 51
47 荀子哲學之價值規範根源問題:兼論孟荀之孔門承傳之取向 李瑞全 50
48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陳孟君 49
49 「前隱逸」與「後仕宦」的視野遞換——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葉常泓 49
50 海上‧奇觀——論晚清上海「水龍會」對城市文化的視覺性建構 趙家琦 48
51 李凱恩 47
52 沈自晉《南詞新譜》集曲增訂論析──「備於今」的做法與價值 黃思超 46
53 《紅樓》解碼──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林素玟 45
54 羅近溪圓教思想研究 謝居憲 43
55 王船山論「道、善、性」之說的涵義與其理論價值 陳祺助 43
56 十九世紀法國公娼制度之初探 王秋琪 42
57 先秦聖賢系譜論述與儒學歷史意識──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 陳逢源 41
58 戰國中晚期「忠」觀念之演變與轉折暨其思想意義 佐藤將之 39
59 從十八世紀法國學院沙龍展看法國風景畫的崛起 黃淑玲 38
60 「新音樂學」的價值觀轉向 ──由「目標導向」到「非目標導向」 王育雯 38
61 人心與人生──梁漱溟暮年對人性的觀察 陳一弘 37
62 楊東明「氣質外無性」論析 陳政揚 35
63 戴璉璋先生對屈萬里先生《易》說之繼承、發展與轉化 羅聖堡 33
64 全球莎士比亞與在地哈姆雷特:兩部莎士比亞電影改編 吳怡芬 32
65 從《易經蒙引》論蔡清疏解《周易本義》的作法及太極義理的轉折 楊自平 32
66 寫生與勤學:圓山應舉與日本戰前、戰時的道德教育 曹嗣衡 31
67 唐君毅由重氣所闡發的船山人文化成論 陳政揚 31
68 戴震「以理殺人」說兼義衍釋 鄭吉雄 31
69 以重現/重演「現場」為方法的藝術史實踐和書寫 王聖閎 31
70 Literati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Drinking Games Using Cards Andrew Lo 31
71 明代塘報的軍事功能與史料價值 吳振漢 30
72 從朱子學到「古道論」:十八世紀日本國學文論的形成及其影響 王小林 30
73 道家環境倫理學之建構及其可能之限度 葉海煙 29
74 收藏、流通、展示與傳播:對二十世紀末以來西方藝術史 研究取徑的一些觀察 謝佳娟 29
75 從「心本於性」看韓儒田艮齋的儒家人文關懷 楊祖漢 29
76 論老子思想中的可持續性 高柏園 29
77 企業責任與可持續性倫理 葉保強 29
78 營建防災管理與都市環境倫理 文祖湘、蕭玥涓 29
79 孟子論辯探究 林憶芝 29
80 明代邸報的政治功能與史料價值 吳振漢 28
81 劉墉書學初探 張菀玲 28
82 1880年代英文旅行手冊中的京都古寺:佛教美術史書出現之前的古寺遊賞 巫佩蓉 27
83 藝術的進程:十八世紀下半葉英國藝術、製造業、商業勵進會對文雅藝術的提倡 謝佳娟 26
84 不合時宜的儒教捍衛者── 從辜鴻銘在臺灣的演講說起 廖崇斐 26
85 裴溥言《詩經相同句及其影響》之學術價值 張政偉 26
86 宋儒論《大學》「至善」-以朱子學為中心的討論 翟奎鳳 25
87 從程朱、陸王對韓愈的「接受」反思學術史對韓愈的評價 楊自平 23
88 知識的建構與典範的創新:論「幼學雜字」在傳統蒙學教育上之意義與價值 周安邦 20
89 關愛何事:三部1970年代的瓊瑤片 沈曉茵 17
90 雜文世界中的林連玉—— 論其内在的自我意識、價值觀念與思辨模式 關啓匡 16
91 混搭現代性與傳統價值: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中的女性形象1927–1945 謝世英 13
92 從追逐現代化到反思文化現代性:日治文人 魏清德的文化認同與對臺灣美術的期許 謝世英 8
93 自畫像、家族像與文化認同問題──試析日治時期三位畫家 顏娟英 7
94 江文也第四號鋼琴奏鳴曲《狂歡日》中的傳統與創新 宮筱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