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字 作者    搜尋結果共 70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翻轉哲學傳播的可能性: 連結哲學與大眾的新媒體 邱獻儀、鄭凱元 77
2 From Virginia Woolf to Hortensia Papadat- Bengescu: Adaptation, Intertextuality or Zeitgeist? Arleen Ionescu 70
3 羊皮紙的底層:《戴眼鏡的女孩》一書中的隱跡書寫 林待吟 69
4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諮商倫理 李岳庭 69
5 羞恥的(偽)樣貌: 王爾德的《深淵書簡》 鄧宜菁 67
6 大學通識音樂教育的推廣與實踐 簡山根 65
7 山水自然與生命的整體觀照 — 譚家哲對於謝靈運 「山水行旅詩作」的解析 李德材 64
8 走路非常哲學 — Frédéric Gros《走路,也是一種哲學》 廖育正 64
9 同性婚姻不是同性戀婚姻: 兼論傳統與個人主義化 寗應斌(卡維波) 62
10 真文學及假書寫:博蘭,布朗肖的先驅者 潘怡帆 59
11 從史傳考索到文類美學:《紅樓夢》作者研究中的「作者」概念進程檢視 蕭鳳嫻 58
12 為何同性戀平權不是同婚的有效理由?— 兼論剩餘認可 甯應斌(卡維波) 58
13 臨床倫理的現象學考量 王心運 57
14 語用學的應用——以錢鍾書《圍城》的對話為例 譚志明 57
15 黃宗羲的南明史學 吳振漢 56
16 白先勇小說改編電影中的1949年和離散 經驗——以《最後的貴族》、《花橋榮記》 和《青春蝴蝶孤戀花》為例 莊宜文 54
17 鯨豚、返家與宗教性探求——廖鴻基海洋歷程下的鯨豚書寫與文化意義 蕭義玲 52
18 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之樣貌與未來之發展方向 陳嘉鳳、周才忠 52
19 論國家公園與幸福人生的關聯: 以陽明山國家公園與台江國家公園為例 徐佐銘 52
20 論克洛德‧西蒙的小說藝術 楊令飛 50
21 「前隱逸」與「後仕宦」的視野遞換——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葉常泓 49
22 永續發展與行善的誘惑 徐佐銘 47
23 朝鮮時代女性詩文集編纂流傳的文化史考察 張伯偉 46
24 正義的本土化 — 台灣對歐美環境 正義理論的繼受及其所面臨之困難 黃之棟、黃瑞祺 46
25 《紅樓》解碼──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林素玟 45
26 王船山論「道、善、性」之說的涵義與其理論價值 陳祺助 43
27 周亮工的「反流派」詩學 謝明陽 41
28 The World and Japan: Animated Anxiety in a Global Age John Lance Griffith 39
29 自我追尋與他人認同 ──從「自律作家」論七等生的寫作風格及其意義 蕭義玲 37
30 “Some Unheard of Thing”: How Incest Became Convention in Southern Women’s Drama Liz Thompson 37
31 研究型創作之交鋒與「藝術知識」初探 高俊宏 34
32 從hermeneuein至文本理解之義理生成發展:辯證性——系統性及體系性詮釋學理論基本網絡 陸敬忠 34
33 從風景到地方: 1970年代臺灣攝影中的風土與寓居視野 曾少千 33
34 葉適經史之學與記體關係研究 鄭芳祥 33
35 穿越「理論」之間:「後理論時代」的理論思潮和文化建構 王寧 32
36 《文心雕龍》的通變論 朱曉海 31
37 漢語詩律學研究的新材料與新問題——論唐代碑志銘詞韻式之新變 程章燦 31
38 臧懋循之戲曲當行論——以其批改《玉茗堂四夢》為例 陳富容 30
39 為什麼要幫助窮人 — 一個社會工作者的初步思考 王篤強 30
40 細讀與嘲謔——《柳如是別傳》讀後隅記 毛文芳 30
41 專號序 吳方正 (專號客座主編) 29
42 營建防災管理與都市環境倫理 文祖湘、蕭玥涓 29
43 當代臺灣遷移電影: 論陳界仁《殘響世界》與高俊宏《博愛》中的 空間、歷史、觀眾 孫松榮 28
44 身份的建構與消逝—— 《花山牆》與《回程列車》的靜、動態影像美學策略 史惟筑 28
45 1880年代英文旅行手冊中的京都古寺:佛教美術史書出現之前的古寺遊賞 巫佩蓉 27
46 中國版畫的荷蘭範本:韓懷德的《牧林特立圖》研究 王靜靈著 洪楷晴譯 26
47 臺灣錄像藝術的電影性: 論袁廣鳴與王俊傑作品自八〇年代迄今的三個創作時期及轉變 孫松榮 25
48 北宋「老人」的食療與養生內涵——以《奉親養老書》為核心的文獻分析 皮國立 23
49 遊園花王子︰楊凡的性別羅曼史 沈曉茵 23
50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英文著作中的東亞畫史建構: 以對宋代與室町宗教人物畫評價為例 巫佩蓉 21
51 亞洲極簡主義的詩學: 小津安二郎、侯孝賢、是枝裕和電影的長鏡遠景美學 吳怡芬 21
52 世戒抑或世勸?—— 從《金瓶梅》家庭敘事看儒家倫理觀時代的挑戰與回應 康珮 20
53 關愛何事:三部1970年代的瓊瑤片 沈曉茵 17
54 琉球畫家殷元良(座間味庸昌,1718-1767)的中國繪畫學習 黃立芸 16
55 從Religion與「宗教」的碰撞看儒家思想的宗教性 李彥儀 16
56 論《禮記‧緇衣》的思維情境 侯展捷 16
57 經典活化與靈根自植 戴璉璋 15
58 燔詩書 明法令 ——略論秦制的經學影響 李若暉 15
59 王道《大學億》析論——晚明《大學》詮釋之一側寫 朱湘鈺 15
60 興於詩終於易的成德之教 戴璉璋 14
61 《上海畫報》(1925-1933)與 上海的現代視覺文化之創造 安雅蘭 12
62 《 虯髯客》「篇名」、「作者」考 陳飛龍 11
63 清末民初桐城派《孟子》文法論 ──以姚永概《孟子講義》、吳闓生《孟子文法讀本》為核心 丁亞傑 9
64 愛滋病與性交易:北京研討會後的反思 陳浩文 8
65 論宮布理希對中國繪畫的看法 6
66 第二期 詳如內文 2
67 樂種觀念及其理論思考 曾瀚霈 1
68 在英雄殞落之後的英雄:Gericault 的《梅杜莎之筏》 Gregor Wedekind 1
69 作為英雄的藝術家─ 作為英雄史的藝術史 Hubert Locher 1
70 洛陽伽藍記的作者與成書年代 詹秀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