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傾聽女聲╱身 ──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劇場 |
高禎臨 |
67 |
| 2 |
性平治理與友善校園: 兒少保護主義的含蓄政治 |
賴麗芳 |
62 |
| 3 |
試論張愛玲「畫筆」對報刊仕女畫的受容與衍異 |
徐禎苓 |
62 |
| 4 |
只破不立,無以為繼 — 談毀家廢婚派的幾點問題 |
何思瑩 |
58 |
| 5 |
排除與補殘 — 從晚近同婚倡議探究臺灣性別政治鬥爭 |
洪凌 |
58 |
| 6 |
東漢知識份子的流離與認同——以班彪、王粲、蔡琰為例 |
何雅雯 |
53 |
| 7 |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
陳孟君 |
49 |
| 8 |
《歷程》中的食慾、身體與都市空間 |
葉雅茹 |
41 |
| 9 |
From the Graden to the Grove: Aemilia Lanyer,Andrew Marvell,and the Pursuit of Privary |
李慧玲 |
39 |
| 10 |
「西方藝術史研究的新視界」專號序言 |
楊尹瑄 (專號客座主編) |
36 |
| 11 |
專號序 |
吳方正 (專號客座主編) |
29 |
| 12 |
冷戰玉女:張美瑤明星形象的生成軌跡 |
王萬睿 |
28 |
| 13 |
遊園花王子︰楊凡的性別羅曼史 |
沈曉茵 |
23 |
| 14 |
展演女性氣質:海沃頓家庭相本與維多利亞少女形象 |
黃桂瑩 |
21 |
| 15 |
性別選取的理論與實際 |
張旭陽 |
17 |
| 16 |
不同的性別篩選、不同的爭議 |
吳嘉苓 |
17 |
| 17 |
性別挑選合乎道德嗎? |
時國銘 |
17 |
| 18 |
女性主義生命倫理學:性別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 |
鈕則誠 |
16 |
| 19 |
創傷年代的美學感同與見證 |
葛莉賽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著,倪明萃翻譯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