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婚姻平權」的反思 | 
							  關啟文 | 
							  58 | 
							
						
							
							
							
							  | 2 | 
							  虛擬的懷古場所‧真實的身體經——上京紀行詩的李陵臺書寫 | 
							  李嘉瑜 | 
							  57 | 
							
						
							
							
							
							  | 3 | 
							  白先勇小說改編電影中的1949年和離散 經驗——以《最後的貴族》、《花橋榮記》 和《青春蝴蝶孤戀花》為例 | 
							  莊宜文 | 
							  54 | 
							
						
							
							
							
							  | 4 | 
							  日治時期隘勇線推進與蕃界之內涵轉變 | 
							  鄭安晞 | 
							  50 | 
							
						
							
							
							
							  | 5 | 
							  由「經子平等」而「婢作夫人」——近代學術觀的變遷與子學身份的重構 | 
							  許朝陽 | 
							  48 | 
							
						
							
							
							
							  | 6 | 
							  電力技術者的知識來源與實踐──以《臺電社報》為主的探討(1919-1944) | 
							  林蘭芳 | 
							  43 | 
							
						
							
							
							
							  | 7 | 
							  清季臺灣地區疾病的治療與觀察──外國海關醫員的觀點 | 
							  蘇芳玉 | 
							  40 | 
							
						
							
							
							
							  | 8 | 
							  宋遺民福建大儒熊禾及其詩歌作品析論─兼述詩歌內容之區域文化觀照 | 
							  王次澄 | 
							  36 | 
							
						
							
							
							
							  | 9 | 
							  「西方藝術史研究的新視界」專號序言 | 
							  楊尹瑄 (專號客座主編) | 
							  36 | 
							
						
							
							
							
							  | 10 | 
							  航視:《二十六個加油站》疊合的時空序列 | 
							  莊憶萱 | 
							  36 | 
							
						
							
							
							
							  | 11 | 
							  從「南島」到「泛.南.島」: 談高雄市立美術館南方論述轉向 | 
							  呂佩怡 | 
							  33 | 
							
						
							
							
							
							  | 12 | 
							  地緣與血緣的革命:方志敏與贛東北共產革命運動的興衰 | 
							  林威杰 | 
							  26 | 
							
						
							
							
							
							  | 13 | 
							  論江聲、王鳴盛、孫星衍三家輯校〈太誓〉的共識、要點及其細部差異 | 
							  陳威睿 | 
							  21 | 
							
						
							
							
							
							  | 14 | 
							  打造馬來亞:論馬來亞製片組的冷戰影像 | 
							  許維賢 | 
							  19 | 
							
						
							
							
							
							  | 15 | 
							  《漢書‧五行志》之董仲舒《春秋》災異說——以論弒為中心 | 
							  宋惠如 | 
							  19 | 
							
						
							
							
							
							  | 16 | 
							  越儒黎貴惇的中國想像 | 
							  林維杰 | 
							  19 | 
							
						
							
							
							
							  | 17 | 
							  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 
							  謝世英 | 
							  10 | 
							
						
							
							
							
							  | 18 | 
							  王船山論華夷之辨 | 
							  劉毅鳴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