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傾聽女聲╱身 ──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劇場 |
高禎臨 |
67 |
2 |
古龍.楚原.變──1970年代港臺古龍武俠電影美術設計初探 |
黃猷欽 |
64 |
3 |
試論張愛玲「畫筆」對報刊仕女畫的受容與衍異 |
徐禎苓 |
62 |
4 |
論徐冰作品中的動物符號與生態關懷 |
黃宗潔 |
62 |
5 |
字化成宇:從象徵到真實 |
林耀盛 |
61 |
6 |
王船山論存養本心的工夫——心、意/性、情貫通之道 |
陳祺助 |
52 |
7 |
「辨體」與「破體」異流同歸於「尊體」──論清代詞體觀的建構歷程 |
黃雅莉 |
40 |
8 |
自我追尋與他人認同 ──從「自律作家」論七等生的寫作風格及其意義 |
蕭義玲 |
37 |
9 |
米開朗基羅藝術表現中的 未完成(non-finito)概念 |
蘇信恩 |
37 |
10 |
「觀」「看」新視界:視覺現代性與晚清上海城市敘事 |
呂文翠 |
36 |
11 |
如候鳥般飛翔——戰前往返東亞各地的西畫家呂基正 |
邱函妮 |
34 |
12 |
研究型創作之交鋒與「藝術知識」初探 |
高俊宏 |
34 |
13 |
返向世界:塔琳.賽蒙的調查改寫 |
莊憶萱 |
34 |
14 |
文本與詮釋:論高達美如何理解康德《判斷力批判》 |
張鼎國 |
34 |
15 |
Henry Miller's Painterly Eye |
Katy Masuga |
34 |
16 |
Interpreting Emblems, Emblems Interpreting: Love's mortal battle in Maurice Sceve's Delie |
Brooke Donaldson |
33 |
17 |
葉適經史之學與記體關係研究 |
鄭芳祥 |
33 |
18 |
大師名作在哪裡?關於西方藝術史教學中的觀看、知識與理解 |
楊尹瑄 |
31 |
19 |
藝術文件與(不)可加速的生命:論謝德慶的身體—機器、時間性及其抵抗潛能 |
王聖閎 |
30 |
20 |
風雨交加——David Cox的天空 |
李淑卿 |
30 |
21 |
當代臺灣遷移電影: 論陳界仁《殘響世界》與高俊宏《博愛》中的 空間、歷史、觀眾 |
孫松榮 |
28 |
22 |
南特船商杜勃亥的中國之行(1817-1827) 及其中國工藝收藏: 一個法中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 |
李明明 |
28 |
23 |
藝術的進程:十八世紀下半葉英國藝術、製造業、商業勵進會對文雅藝術的提倡 |
謝佳娟 |
26 |
24 |
文創時代的藝術生產:陳界仁、曹斐與安迪·沃荷 |
蔡佩桂 |
26 |
25 |
「自然之美與藝術經典的國家品味」:十八至十九世紀初印刷文化對英國貴族鄉間別墅形象的塑造 |
謝佳娟 |
25 |
26 |
1930 年代東亞超現實繪畫的共相與生變 ——以臺灣、中國畫會為主的比較考察 |
蔡家丘 |
25 |
27 |
閱讀威廉.霍加斯的《賈里克扮演理查三世》圖像: 作為劇場文件與社會文本 |
林雯玲 |
24 |
28 |
有緣千里來相會──臺北聖家堂彩繪玻璃的前世今生 |
于禮本 |
24 |
29 |
真謬之間如如觀:凱吉音樂中的禪意解讀 |
彭宇薰 |
24 |
30 |
華人藝術的在地性與普遍性—— 以林學大為中心的考察 |
呂采芷 |
20 |
31 |
光明與真情的瞬間: 鄧南光與《台灣攝影》雜誌(1963-1971) |
陳德馨 |
20 |
32 |
跨越文化與時空的宗教符號──魔羯魚 |
洪莫愁 |
17 |
33 |
琉球畫家殷元良(座間味庸昌,1718-1767)的中國繪畫學習 |
黃立芸 |
16 |
34 |
德國與臺灣的相會:1950-1970德國科倫方濟會省在臺南新營教區的教堂建築 |
于禮本 |
16 |
35 |
讓子彈飛:論高重黎幻燈簡報電影《人肉的滋味》之影像藝術實踐 |
孫松榮 |
15 |
36 |
侯俊明《亞洲人的父親》中的檔案藝術與對話美學 |
盛鎧 |
14 |
37 |
何謂艾茉莉‧卡爾?:加拿大西岸藝術的共時代性 |
洪敏秀 |
14 |
38 |
《上海畫報》(1925-1933)與 上海的現代視覺文化之創造 |
安雅蘭 |
12 |
39 |
二十世紀初西洋眼光中的文人畫:費諾羅沙的理解與誤解 |
巫佩蓉 |
10 |
40 |
魯東的自然意象與精神演化論 |
曾少千 |
8 |
41 |
意大利畫家查農的中國古畫收藏及其在華的展覽與創作活動(1928–37年) |
洪再新 |
7 |
42 |
自畫像、家族像與文化認同問題──試析日治時期三位畫家 |
顏娟英 |
7 |
43 |
石川欽一郎台灣風景畫中「地方色彩」概念的建構 |
楊永源 |
3 |
44 |
妥協的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傳統廟宇彩繪師潘春源 |
謝世英 |
3 |
45 |
中國西畫家的「東方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少數民族的形象 |
周芳美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