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字 Generation    搜尋結果共 34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氣候變遷課題中向未來世代負責:梅洛龐蒂時間性結構中的他人 林靜秀 73
2 以技藝為中介來看倫理與宗教的連結: 從亞里斯多德出發反思中國哲學 汪文聖 70
3 從儒家視角檢視突發疫情期間以年齡作為醫療資源配置的道德基礎與疑慮 周琬琳 70
4 萊布尼茲哲學與十七世紀中國儒學的旁證確認關係 劉俊法 69
5 魯迅、現代性與中國小說現代化的考察 陳俊啟 67
6 論唐君毅對現代文化的省思 鄭宗義 66
7 德布西長笛音樂中的開創性 陳惠湄 65
8 論環境正義的多元涵義 石慧瑩 63
9 孝與代間關照關係轉化的現象學 陳奕傑、許樹珍 61
10 唐傳奇女子復讎故事研究:從時空體及生命型態的角度 廖珮芸 61
11 王門中的游離者——黃綰學思歷程及其定位 朱湘鈺 55
12 白先勇小說改編電影中的1949年和離散 經驗——以《最後的貴族》、《花橋榮記》 和《青春蝴蝶孤戀花》為例 莊宜文 54
13 50
14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陳孟君 49
15 沈德潛評選岑參五律之觀點探析 林宜靜 48
16 「新音樂學」的價值觀轉向 ──由「目標導向」到「非目標導向」 王育雯 38
17 書寫自然史:庫柏對於庫柏鎮地域之探究 盧莉茹 36
18 余英時與新儒家 李顯裕 31
19 論法家學派的「明主之道」 李庭緯 31
20 建構新「祖國」——鄭彥棻時期(民國39-47年)的僑務工作 李道緝 31
21 臧懋循之戲曲當行論——以其批改《玉茗堂四夢》為例 陳富容 30
22 論永續發展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關係: 儒家之論述 李瑞全 29
23 康德的永續發展基礎 Martin Schonfeld 29
24 身份的建構與消逝—— 《花山牆》與《回程列車》的靜、動態影像美學策略 史惟筑 28
25 在世紀末城市邊緣: 《南國再見,南國》與《千禧曼波》中的聲音新浪潮 王念英 28
26 文創時代的藝術生產:陳界仁、曹斐與安迪·沃荷 蔡佩桂 26
27 臺灣錄像藝術的電影性: 論袁廣鳴與王俊傑作品自八〇年代迄今的三個創作時期及轉變 孫松榮 25
28 歐西漢學者羅亞娜(Jana S. Rošker)宋明清儒知識論研究:化西宗「三款六式」框架之回應 錢爽 21
29 陳玉勳的喜劇轉折:一種數位時代的思考 林克明 18
30 當代臺灣客家三大調的美感經驗: 以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與流行音樂為例 林子晴 18
31 3D電影中的攝影眼:《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深度」探索 林克明 15
32 塵埃迷濛了你的眼:黃明川、陳芯宜與臺灣電影中的墟形魅景 孫松榮 13
33 《南國再見,南國》: 另一波電影風格的開始 沈曉茵 11
34 妥協的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傳統廟宇彩繪師潘春源 謝世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