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關鍵字 運動    搜尋結果共 50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山貓森林的省思:Singer 個體實踐的 整體論視野 彭春翎 69
2 五四民主、科學革新中的中正之道── 由李玉階對民主自由及宗教科學之實踐談起 黃崇修 67
3 奈斯的深層山林哲學 程進發 64
4 臺灣山林哲學的行動與建構 蔡智豪 64
5 論環境正義的多元涵義 石慧瑩 63
6 二戰後「馬來亞華人公會」的成立與馬來亞華人的政治發展(1946-1957) 張曉威 63
7 性平治理與友善校園: 兒少保護主義的含蓄政治 賴麗芳 62
8 「大眾語」創作的試驗:陳子展《詩經》白話翻譯與大眾語運動之研究 史甄陶 62
9 性運2.0:歷史與當下的雙向運動 王顥中 62
10 酷兒左翼「超英趕美」?「同性戀正典化」的偏執及臺灣同志運動的修復詮釋 劉文 58
11 從伴侶制重新思考共同生活的可能 郭彥伯 58
12 愛生、自然凝觀與道:以孟祥森的文學/哲學的環境書寫作為接點 江⽇新 53
13 誰的人權: 防制人口販運運動的人權家國階序 鄭亘良 53
14 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之樣貌與未來之發展方向 陳嘉鳳、周才忠 52
15 Singer動物解放倫理學批判研究 李凱恩 51
16 檢視Tom Regan對Peter Singer的三個批判 張育銘 51
17 正義的本土化 — 台灣對歐美環境 正義理論的繼受及其所面臨之困難 黃之棟、黃瑞祺 46
18 跨海演出:近代臺灣的馬戲團表演史(1900-1940年代) 鄭麗榕 43
19 〈環法自行車大賽一如史詩〉──試論羅蘭巴特的神話解析書寫 許綺玲 41
20 地域社會中的文化運動:霧峰一新會讀書會個案分析(1934-1936) 鄭麗榕 36
21 給我洲後村,我將翻轉全臺灣──試論二重疏洪道洲後村拆遷抗爭事件的歷史意義 陳君愷、賴建寰 36
22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從傳統文人 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 簡素琤 32
23 專號序 林文淇 (專號客座主編) 28
24 身份的建構與消逝—— 《花山牆》與《回程列車》的靜、動態影像美學策略 史惟筑 28
25 在世紀末城市邊緣: 《南國再見,南國》與《千禧曼波》中的聲音新浪潮 王念英 28
26 台灣齋堂個案研究——以大溪齋明寺為中心 吳學明 28
27 地緣與血緣的革命:方志敏與贛東北共產革命運動的興衰 林威杰 26
28 20 世紀初期澳洲報刊中的排華運動與社會輿論 王光輝 26
29 台灣生態保育運動的獨行俠 — 陳玉峰 黃柏翰 26
30 有緣千里來相會──臺北聖家堂彩繪玻璃的前世今生 于禮本 24
31 抗戰時期浙江省國民黨婦運幹部訓練班述略 宋青紅 24
32 女性復仇與母性回歸:1970年代後期臺灣新女性主義與社會寫實女星的形象轉變 卓庭伍 23
33 新女性的復仇: 社會寫實電影中的色情、越界與批判 江美萱 23
34 龍成于野──1970 年代末香港功夫電影中的城鄉對立與 日常微觀 黃猷欽 22
35 近五十年來(1960~2016)「明鄭至戰後初期台灣儒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李威寰 22
36 光明與真情的瞬間: 鄧南光與《台灣攝影》雜誌(1963-1971) 陳德馨 20
37 熒輝映照,心之昕昕── 初探艾伯特‧威德爾(Albert Wider)的公東高工聖堂彩窗系列 于禮本 18
38 論何心隱的「講學」思想 韓曉華 18
39 宗教、歷史與當代性: 重探布朗《耶穌為彼得滌足》(1852) 黃桂瑩 17
40 德國與臺灣的相會:1950-1970德國科倫方濟會省在臺南新營教區的教堂建築 于禮本 16
41 從Religion與「宗教」的碰撞看儒家思想的宗教性 李彥儀 16
42 分析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從第275個鏡頭到第298個鏡頭:上下樓梯的女人、走廊與迷宮、電影與它的皺褶 劉永晧 15
43 混搭現代性與傳統價值: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中的女性形象1927–1945 謝世英 13
44 康有為維新思想對基督教的汲納與排拒 李安澤 13
45 試探日治時期與1970年代鄉土運動的巷弄美學 盛鎧 9
46 康有為儒學國教化策略探析 許明珠 9
47 意大利畫家查農的中國古畫收藏及其在華的展覽與創作活動(1928–37年) 洪再新 7
48 從人本心理學到超個人心理學的思索 --中西方心理治療之融合 陳玉芳 7
49 伊蘇瑪影像:《冰原快跑人》的因紐特運動 洪敏秀 5
50 On the Inventing of AIDS ---- 專訪 Cindy Patton 出 席 者 : 李瑞全、甯應斌、吳秀瑾 / 錄 音 整 理 : 吳秀瑾 / 校 定 : 李瑞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