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ڭ
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體現    搜尋結果共 38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邁向美善合一的人格理想:論孔子教育哲學中的靈性作用 何佳瑞 76
2 品德教育涉及的「敬畏」初探:又敬又畏? 陳伊琳 76
3 從《正蒙‧中正篇》看張載的德性教育思想 黃崇修 72
4 攸關新冠病毒疫情之治人醫心生命文化反思 蔡篤堅 71
5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諮商倫理 李岳庭 69
6 山水自然與生命的整體觀照 — 譚家哲對於謝靈運 「山水行旅詩作」的解析 李德材 64
7 「尊天而保真」— 論《淮南子》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周貞余 64
8 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 劉秀春 54
9 熊十力疏釋《禮記‧儒行》意義探析 孫致文 53
10 鯨豚、返家與宗教性探求——廖鴻基海洋歷程下的鯨豚書寫與文化意義 蕭義玲 52
11 論克洛德‧西蒙的小說藝術 楊令飛 50
12 海上‧奇觀——論晚清上海「水龍會」對城市文化的視覺性建構 趙家琦 48
13 《紅樓》解碼──小說敘事的隱喻象徵 林素玟 45
14 方苞禮學中的女性角色與地位:以冠、婚、喪、祭為核心 丁亞傑 44
15 德國哲學界之新道家詮釋——海德格( Heidegger )與 沃爾法特( Wohlfart ) 鍾振宇 34
16 從風景到地方: 1970年代臺灣攝影中的風土與寓居視野 曾少千 33
17 巴特寫攝影:從《明室》讀《巴特寫巴特》 許綺玲 33
18 Interpreting Emblems, Emblems Interpreting: Love's mortal battle in Maurice Sceve's Delie Brooke Donaldson 33
19 中國大陸《公司法修正草案》評析 — 以立法理念和治理結構為視角的考察 范健 33
20 以重現/重演「現場」為方法的藝術史實踐和書寫 王聖閎 31
21 Literati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Drinking Games Using Cards Andrew Lo 31
22 專號序 吳方正 (專號客座主編) 29
23 環境倫理規範及其集體行動之間隙探究 蕭振邦 29
24 當代臺灣遷移電影: 論陳界仁《殘響世界》與高俊宏《博愛》中的 空間、歷史、觀眾 孫松榮 28
25 從數位轉向到美學運算:論數位世代科技藝術的新美學 邱誌勇 27
26 陽明心學實有諸己的精一之論 白宛仙 26
27 宋儒論《大學》「至善」-以朱子學為中心的討論 翟奎鳳 25
28 臺灣錄像藝術的電影性: 論袁廣鳴與王俊傑作品自八〇年代迄今的三個創作時期及轉變 孫松榮 25
29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的臺語片明星現象:「明星夢」與「香港熱」之探討 梁碧茹 23
30 女性復仇與母性回歸:1970年代後期臺灣新女性主義與社會寫實女星的形象轉變 卓庭伍 23
31 「黃埔精神」的內涵與體現——以1950年李彌將軍領導滇緬邊區作戰為例 鄒琮隆 23
32 實踐進路的哲學:儒學之工夫論與哲學詮釋 李瑞全 21
33 世戒抑或世勸?—— 從《金瓶梅》家庭敘事看儒家倫理觀時代的挑戰與回應 康珮 20
34 理學「即寂即感」思想探源 許朝陽 18
35 讓子彈飛:論高重黎幻燈簡報電影《人肉的滋味》之影像藝術實踐 孫松榮 15
36 十八世紀日本之「市民美術」?:由圓山應舉之評價探討江戶美術史觀 巫佩蓉 13
37 塵埃迷濛了你的眼:黃明川、陳芯宜與臺灣電影中的墟形魅景 孫松榮 13
38 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謝世英 10
No.69  2020 春季號
No.68  2019 秋季號
No.67  2019 春季號
No.66  2018 October
No.65  2018 April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