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學教育:Arnold Berleant 對無關乎 利害美學的改造成功了嗎? |
廖育正 |
69 |
2 |
高達美《真理與方法》之遊戲概念與音樂連結 |
華靜慈 |
65 |
3 |
文本與詮釋:論高達美如何理解康德《判斷力批判》 |
張鼎國 |
34 |
4 |
南特船商杜勃亥的中國之行(1817-1827) 及其中國工藝收藏: 一個法中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 |
李明明 |
28 |
5 |
「自然之美與藝術經典的國家品味」:十八至十九世紀初印刷文化對英國貴族鄉間別墅形象的塑造 |
謝佳娟 |
25 |
6 |
複製與諧仿的界線:十九世紀法國「漫畫版沙龍」源起之探討 |
楊尹瑄 |
22 |
7 |
文學改編、媒介特質與自我解構: 〈蘋果的滋味〉的比較敘事學研究 |
謝世宗 |
17 |
8 |
讓子彈飛:論高重黎幻燈簡報電影《人肉的滋味》之影像藝術實踐 |
孫松榮 |
15 |
9 |
《上海畫報》(1925-1933)與 上海的現代視覺文化之創造 |
安雅蘭 |
12 |
10 |
二十世紀初西洋眼光中的文人畫:費諾羅沙的理解與誤解 |
巫佩蓉 |
10 |
11 |
Pearl Lost in the Sea: Wan Jen, An Overlooked Director of the Taiwan New Cinema |
陳平浩 |
5 |
12 |
法國十九世紀後期對於中國陶瓷的書寫與鑑賞研究 |
張婉真 |
3 |
13 |
妥協的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傳統廟宇彩繪師潘春源 |
謝世英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