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theory    搜尋結果共 122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自我覺察:宋明新儒家實踐哲學與當代諮商心理學的觀點 吳美瑤 76
2 倫理決策評準探討:一貫論與一致論之對立與融合 張寧 76
3 尊重自主的現象學探討—臨床倫理的主體或他者? 王心運 73
4 由儒家場域與處境觀點看愛情中薩提爾理論後入聖的可能性 蘇子媖 72
5 從《正蒙‧中正篇》看張載的德性教育思想 黃崇修 72
6 體系性宗教(際)詮釋學之宗教倫理及 價值規範向度基本問題初探 陸敬忠 70
7 試析嵇康理想人格的宗教向度 陳佩君 70
8 《公羊傳》與《左傳》禮觀念之荀學義涵 謝君直 68
9 五四民主、科學革新中的中正之道── 由李玉階對民主自由及宗教科學之實踐談起 黃崇修 67
10 唐牟二先生對華嚴天臺之詮釋的比較 陳榮灼 66
11 唐君毅的感通論述:對《易》、二程與孔子的詮釋性理解 林維杰 66
12 Regan 與動物權 田錦宏 66
13 Tom Regan動物權學說初探 張秀惠 66
14 老子性超善惡論評析 蕭振聲 65
15 建置「禮樂」的完型 (Gestalt) 結構 — 禮樂文明的源流、原理與實踐 曾暐傑 65
16 音樂表現的意義和情感 — 從「分析美學」的視角所做的解析 劉悅笛 65
17 《莊子‧天運篇》「黃帝咸池論樂」 哲學義蘊新探 — 以鍾泰《莊子發微》 為核心的詮釋 李德材 65
18 「尊天而保真」— 論《淮南子》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周貞余 64
19 從隱喻看山林:一種環境觀 瞿慎思 64
20 臺灣‧朝鮮總督府專賣政策比較研究-社會經濟遺產與「國家」能力的差異- 文明基 63
21 對Callicott非人類中心主觀內在價值論的反思 林恩志 63
22 論環境正義的多元涵義 石慧瑩 63
23 王船山與朱子工夫論比較 陳祺助 62
24 手稿解讀與盧炎的和聲 饒韻華 60
25 從環境美學探討環境教育的場域概念 張育銘 60
26 公園之美:環境經濟理論的解題探究 彭春翎 60
27 蕅益《周易禪解》會通《易》理與如來藏的本體論詮釋 羅鈴沛 59
28 身體如表現:波特萊爾的步態式書寫 齊嵩齡 59
29 酷兒左翼「超英趕美」?「同性戀正典化」的偏執及臺灣同志運動的修復詮釋 劉文 58
30 倫理、敘事與美好生活的追求 林慧如 57
31 語用學的應用——以錢鍾書《圍城》的對話為例 譚志明 57
32 論荀子「自然、人性與道德根源」的關係 何淑靜 56
33 儒家如何詮釋「氣具形而上之涵意」——以唐君毅先生論氣為例 鄧秀梅 56
34 正義、社會契約論與動物 — 從修正「能力進路」(capabilities approach)觀點談起 王萱茹 55
35 On 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East Asian Philosophy: Nishida Kitarō and Mou Zongsan ASAKURA Tomomi 54
36 王船山對於《孟子·盡其心者章》的詮釋 蔡家和 54
37 「上以禮神明」:《管子‧君臣》與《荀子》之禮治思想 佐藤將之 53
38 從莊學中「物」與「道」的層次區分論莊子「逍遙」的實現之道 王采淇 51
39 論人性向善論——一個分析哲學的觀點 蕭振聲 51
40 The Huainanzi: A Guide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Government in Early Han China: Liu An, King of Huainan 吳光明 51
41 荀子哲學之價值規範根源問題:兼論孟荀之孔門承傳之取向 李瑞全 50
42 50
43 由「經子平等」而「婢作夫人」——近代學術觀的變遷與子學身份的重構 許朝陽 48
44 讀一切書之法──金聖嘆評《水滸傳》之文法術語及其敘事意涵 楊清惠 45
45 「一理」或「分理」?──戴震對程朱理學的反省 劉滄龍 44
46 羅近溪圓教思想研究 謝居憲 43
47 王船山論「道、善、性」之說的涵義與其理論價值 陳祺助 43
48 董仲舒「孝經義」考辨 莊兵 42
49 「意識之經驗底知識學」之「實行方法」及問題:《精神現象學》〈導論〉部分第九段之文本釋義 陸敬忠 42
50 周亮工的「反流派」詩學 謝明陽 41
51 清季臺灣地區疾病的治療與觀察──外國海關醫員的觀點 蘇芳玉 40
52 「辨體」與「破體」異流同歸於「尊體」──論清代詞體觀的建構歷程 黃雅莉 40
53 The World and Japan: Animated Anxiety in a Global Age John Lance Griffith 39
54 神聖與觸摸──對「勿觸我」的現象學反思 黃冠閔 38
55 從十八世紀法國學院沙龍展看法國風景畫的崛起 黃淑玲 38
56 人心與人生──梁漱溟暮年對人性的觀察 陳一弘 37
57 “Some Unheard of Thing”: How Incest Became Convention in Southern Women’s Drama Liz Thompson 37
58 莊子本性論研究法芻議 許宗興 36
59 張岱《四書遇》註解四書之特色 鄧克銘 35
60 因「存異」而「求同」-從《淮南子》論述「同/異」管窺漢初儒道關係 李宗定 35
61 王船山氣論系統的道德哲學之成立問題 陳佳銘 35
62 「意識之經驗底科學」之對象問題: 《精神現象學》〈導論〉部分第十段之現象學性詮釋 陸敬忠 35
63 論牟宗三先生對於別教與圓教之詮釋──兼論王陽明的工夫論的別教與圓教意義 陳志杰 34
64 文本與詮釋:論高達美如何理解康德《判斷力批判》 張鼎國 34
65 從風景到地方: 1970年代臺灣攝影中的風土與寓居視野 曾少千 33
66 戴璉璋教授論著中的樂教與音樂思想 李美燕 33
67 The First and Second Attentions of Dramaturgy: A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David Pendery 33
68 穿越「理論」之間:「後理論時代」的理論思潮和文化建構 王寧 32
69 對《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的「存有論補充」 陳榮灼 32
70 國族主義與現代性的交涉:翁倩玉冷戰時期之明星形塑 江美萱 32
71 After (the Death of) Theory Some Reflections, Some Recollections, a Repetition 張錦忠 32
72 以玄智觀照玄理:成玄英重玄老學中「玄聖」的內在義路 江淑君 32
73 戴璉璋先生王弼《易》學體系的建立與反省 涂藍云 32
74 從《易經蒙引》論蔡清疏解《周易本義》的作法及太極義理的轉折 楊自平 32
75 Footprints of Fanon in Gillo Pontecorvo’s The Battle of Algiers and Sembene Ousamne’s Xala Haidar Eid、Khaled Ghazel 32
76 余英時的精神鍛鍊與生命實踐 謝政諭 31
77 唐君毅由重氣所闡發的船山人文化成論 陳政揚 31
78 「奪胎換骨」的新變——晏幾道《小山詞》「詩人句法」之借鑒詩句探析 卓清芬 31
79 羅整菴、李栗谷理氣論的涵義 楊祖漢 31
80 被改版的藝術史:創作系所中的藝術史學習與教學 張琳 31
81 紛亂中的寧定──唐君毅先生的慎獨之學 趙敬邦 30
82 儒家學者對佛家輪迴思想的回應與超越──以羅近溪和熊十力為考察中心 江一煥 30
83 從澄清誤解的角度談《莊子》思想 蕭裕民 30
84 天理與人欲的省思——以《詩集傳》的淫詩為探討 黃麗娟 30
85 環境倫理規範及其集體行動之間隙探究 蕭振邦 29
86 元代龍仁夫《易》學析論 楊自平 28
87 《理學字義通釋》人性觀論析 陳政揚 28
88 來知德《易》學特色——錯綜哲學 楊自平 27
89 試析況周頤《蕙風詞話》之重拙大理論 卓清芬 27
90 方東美之「王陽明」研究探微 ——兼論明中葉「重返程明道」的學術思潮 游騰達 27
91 許衡「氣服於理」思想研究 史甄陶 27
92 陽明心學實有諸己的精一之論 白宛仙 26
93 朱子「《易》本卜筮之書」說之經過考論 呂欣 25
94 1930 年代東亞超現實繪畫的共相與生變 ——以臺灣、中國畫會為主的比較考察 蔡家丘 25
95 劉熙載《藝概.書概》論書法對立統一之形式美 劉鑒毅 25
96 論張純甫「消極退守」的文化觀與修養論 游騰達 24
97 誤解與澄清:論楊澤波詮釋牟宗三之德行與幸福的合理性 賴柯助 24
98 女性復仇與母性回歸:1970年代後期臺灣新女性主義與社會寫實女星的形象轉變 卓庭伍 23
99 殊途與同歸──論羅念菴學術在王學中的定位問題 袁光儀 21
100 亞洲極簡主義的詩學: 小津安二郎、侯孝賢、是枝裕和電影的長鏡遠景美學 吳怡芬 21
101 歐西漢學者羅亞娜(Jana S. Rošker)宋明清儒知識論研究:化西宗「三款六式」框架之回應 錢爽 21
102 獨特視角下的章學誠研究 ——《章學誠研究述評(1920-1985)》之述評 賈慶軍 21
103 《漢書‧五行志》之董仲舒《春秋》災異說——以論弒為中心 宋惠如 19
104 陳玉勳的喜劇轉折:一種數位時代的思考 林克明 18
105 楊時對二程理論的詮釋 朱雪芳 15
106 唐君毅先生解朱子「太極動靜」評析 鄧秀梅 15
107 江右王門學者鄒東廓之戒懼說論析 張衛紅 14
108 二十世紀初西洋眼光中的文人畫:費諾羅沙的理解與誤解 巫佩蓉 10
109 晚明李見羅的止脩學說 侯潔之 10
110 朱子的經權觀析論 蕭美齡 9
111 從〈論語學案〉論劉宗周早期理氣思想 許玉敏 9
112 聶雙江主靜之學辨析 陳儀 9
113 民權主義基本理論之探討 朱春生 9
114 魯東的自然意象與精神演化論 曾少千 8
115 論珀爾斯的信念說 朱建民 8
116 「人禽之辨」之本體宇宙論的說明──關 於牟宗三先生詮釋明道此一理論的一些 討論 陳祺助 8
117 Reason, Passion, and Sentiment in Hume's Moral Theory 朱建民 7
118 論宮布理希對中國繪畫的看法 6
119 《意外的春天》與《珈琲時光》的 「套層密藏」詩學 林文淇 5
120 Towards A Theory of Narrative Structure 林春仲 5
121 法國十九世紀後期對於中國陶瓷的書寫與鑑賞研究 張婉真 3
122 樂種觀念及其理論思考 曾瀚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