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晚期風格的「憂鬱轉向」,或者其它⋯⋯余德慧的宗教療癒之旅 |
余安邦 |
73 |
2 |
高階音樂存有學中的作品類型辯論 是否只對哲學本身有益? |
許昊仁 |
65 |
3 |
奈斯的深層山林哲學 |
程進發 |
64 |
4 |
試論張愛玲「畫筆」對報刊仕女畫的受容與衍異 |
徐禎苓 |
62 |
5 |
孝與代間關照關係轉化的現象學 |
陳奕傑、許樹珍 |
61 |
6 |
(中譯題目)殺人的倫理學──從非道德觀點來看 |
蔡承志 |
59 |
7 |
真文學及假書寫:博蘭,布朗肖的先驅者 |
潘怡帆 |
59 |
8 |
黑格爾論上帝存在的證明 |
劉愛民 |
57 |
9 |
牟宗三與海德格 |
陳榮灼 |
51 |
10 |
漢樂府〈薤露〉、〈蒿里〉之原型與流變 |
劉德玲 |
47 |
11 |
桃源夢魘──論莫應豐《桃源夢》的 「惡托邦」書寫 |
鄒文律 |
47 |
12 |
戰國中晚期「忠」觀念之演變與轉折暨其思想意義 |
佐藤將之 |
39 |
13 |
直觀自然的遺忘:胡塞爾對現代科學的解構 |
劉國英 |
38 |
14 |
人心與人生──梁漱溟暮年對人性的觀察 |
陳一弘 |
37 |
15 |
「觀」「看」新視界:視覺現代性與晚清上海城市敘事 |
呂文翠 |
36 |
16 |
穿越「理論」之間:「後理論時代」的理論思潮和文化建構 |
王寧 |
32 |
17 |
建構新「祖國」——鄭彥棻時期(民國39-47年)的僑務工作 |
李道緝 |
31 |
18 |
委拉茲奎斯的晚期繪畫與十九世紀以降歐洲藝術史學書寫 |
王瑞婷 |
30 |
19 |
收藏、流通、展示與傳播:對二十世紀末以來西方藝術史 研究取徑的一些觀察 |
謝佳娟 |
29 |
20 |
從演化倫理學的立場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倫理如何可能? |
黃柏翰 |
29 |
21 |
文創時代的藝術生產:陳界仁、曹斐與安迪·沃荷 |
蔡佩桂 |
26 |
22 |
由「辭讓之心」到「聖王之偽」──析論《荀子》對「禮」概念的變更 |
丘慧兒 |
26 |
23 |
龍成于野──1970 年代末香港功夫電影中的城鄉對立與 日常微觀 |
黃猷欽 |
22 |
24 |
日本德川時代古學派的王道政治論和革命觀——以伊藤仁齋、荻生徂徠為中心 |
張崑將 |
17 |
25 |
片場裡的隨創者——胡金銓與1960年代的邵氏新派武俠片 |
黃猷欽 |
14 |
26 |
魯東的自然意象與精神演化論 |
曾少千 |
8 |
27 |
Modern Russia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1905-1911 |
段昌國 |
6 |
28 |
從舞劇《香妃》探討江文也融合中西音樂之手法 |
宮筱筠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