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視覺思維的魔力:《妳一生的預言》與《異星入境》 |
陳佩筠 |
70 |
2 |
From Virginia Woolf to Hortensia Papadat- Bengescu: Adaptation, Intertextuality or Zeitgeist? |
Arleen Ionescu |
70 |
3 |
從儒家視角檢視突發疫情期間以年齡作為醫療資源配置的道德基礎與疑慮 |
周琬琳 |
70 |
4 |
傾聽女聲╱身 ──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劇場 |
高禎臨 |
67 |
5 |
白先勇小說改編電影中的1949年和離散 經驗——以《最後的貴族》、《花橋榮記》 和《青春蝴蝶孤戀花》為例 |
莊宜文 |
54 |
6 |
距離的調節與情愛的回歸──《半生緣》影劇改編的修訂及超越 |
莊宜文 |
44 |
7 |
心象考: 臺灣攝影中的「心象」概念源起和挪用 |
陳佳琦 |
33 |
8 |
全球莎士比亞與在地哈姆雷特:兩部莎士比亞電影改編 |
吳怡芬 |
32 |
9 |
Fischlin, Daniel and Judith Nasby eds. Shakespeare Made inCanada: Contemporary Canadian Adaptations in Theatre, Pop Media, and Visual Arts |
Cindy Chopoidalo |
32 |
10 |
女性復仇與母性回歸:1970年代後期臺灣新女性主義與社會寫實女星的形象轉變 |
卓庭伍 |
23 |
11 |
文學改編、媒介特質與自我解構: 〈蘋果的滋味〉的比較敘事學研究 |
謝世宗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