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倫理決策評準探討:一貫論與一致論之對立與融合 |
張寧 |
76 |
2 |
音樂表現的意義和情感 — 從「分析美學」的視角所做的解析 |
劉悅笛 |
65 |
3 |
奈斯的深層山林哲學 |
程進發 |
64 |
4 |
孝與代間關照關係轉化的現象學 |
陳奕傑、許樹珍 |
61 |
5 |
環境倫理學與環境美學的東西差異 — 與Holmes Rolston, III商榷 |
〔中〕劉悅笛 |
60 |
6 |
臨床倫理的現象學考量 |
王心運 |
57 |
7 |
論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電影視覺化表述」 |
梁慕靈 |
50 |
8 |
海上‧奇觀——論晚清上海「水龍會」對城市文化的視覺性建構 |
趙家琦 |
48 |
9 |
|
|
47 |
10 |
幼蒙、幼慧與幼學:近世中國童年論述之轉折起伏 |
熊秉真 |
36 |
11 |
Interpreting Emblems, Emblems Interpreting: Love's mortal battle in Maurice Sceve's Delie |
Brooke Donaldson |
33 |
12 |
Recoding the Marvelous: The Medieval Vision Paradigm and Dante’s Commedia |
Matt Horn |
32 |
13 |
戴震「以理殺人」說兼義衍釋 |
鄭吉雄 |
31 |
14 |
當代臺灣遷移電影: 論陳界仁《殘響世界》與高俊宏《博愛》中的 空間、歷史、觀眾 |
孫松榮 |
28 |
15 |
「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試論祭孔釋奠典禮之「文明」建構及其意義 |
宋惠如 |
27 |
16 |
第十五期 |
詳如內文 |
15 |
17 |
讓子彈飛:論高重黎幻燈簡報電影《人肉的滋味》之影像藝術實踐 |
孫松榮 |
15 |
18 |
從媒介到建築──楊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來呈現《一一》裡的台北 |
江凌青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