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環境美感、環境倫理與人類優質生活 |
蕭振邦 |
69 |
2 |
傾聽女聲╱身 ──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劇場 |
高禎臨 |
67 |
3 |
大音希聲所聽何物 |
蘇子媖 |
65 |
4 |
聲音、音樂及其應用思考 |
蕭振邦 |
65 |
5 |
港臺電影文化新生力量的發源與互動──1960至1970年代 |
羅卡 |
64 |
6 |
酷兒左翼「超英趕美」?「同性戀正典化」的偏執及臺灣同志運動的修復詮釋 |
劉文 |
58 |
7 |
排除與補殘 — 從晚近同婚倡議探究臺灣性別政治鬥爭 |
洪凌 |
58 |
8 |
論劉吶鷗、穆時英和張愛玲小說的「電影視覺化表述」 |
梁慕靈 |
50 |
9 |
The World and Japan: Animated Anxiety in a Global Age |
John Lance Griffith |
39 |
10 |
幼蒙、幼慧與幼學:近世中國童年論述之轉折起伏 |
熊秉真 |
36 |
11 |
書寫自然史:庫柏對於庫柏鎮地域之探究 |
盧莉茹 |
36 |
12 |
穿越「理論」之間:「後理論時代」的理論思潮和文化建構 |
王寧 |
32 |
13 |
全球莎士比亞與在地哈姆雷特:兩部莎士比亞電影改編 |
吳怡芬 |
32 |
14 |
當代臺灣客家三大調的美感經驗: 以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與流行音樂為例 |
林子晴 |
18 |
15 |
由迷孃〈唯有知道渴望的人〉管窺舒伯特歌曲風格 |
易繼心 |
9 |
16 |
自畫像、家族像與文化認同問題──試析日治時期三位畫家 |
顏娟英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