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意外的插曲與危機:周恩來對伍豪事件因應的研究 |
林威杰 |
70 |
2 |
《公羊傳》與《左傳》禮觀念之荀學義涵 |
謝君直 |
68 |
3 |
董真卿《易》學特色及重要性析論 |
楊自平 |
65 |
4 |
如何黃梅?怎樣歌曲?──周藍萍黃梅調電影音樂初探 |
沈冬 |
64 |
5 |
蕅益《周易禪解》會通《易》理與如來藏的本體論詮釋 |
羅鈴沛 |
59 |
6 |
晚清臺灣人李望洋宦遊甘肅的處境及心境 |
陳家煌 |
58 |
7 |
劉宗周與黃宗羲《春秋》學比較析論 |
劉德明 |
47 |
8 |
論清儒毛奇齡「伸王抑朱」──以《大學》解為討論範圍 |
朱湘鈺 |
46 |
9 |
黄宗羲氣論之重新定位 |
陳榮灼 |
44 |
10 |
先秦聖賢系譜論述與儒學歷史意識──朱熹道統觀之淵源考察 |
陳逢源 |
41 |
11 |
周亮工的「反流派」詩學 |
謝明陽 |
41 |
12 |
《左傳》、《國語》中引詩、書的套式-兼論《詩經》的成書過程 |
魏培泉 |
33 |
13 |
戴璉璋先生對屈萬里先生《易》說之繼承、發展與轉化 |
羅聖堡 |
33 |
14 |
從風景到地方: 1970年代臺灣攝影中的風土與寓居視野 |
曾少千 |
33 |
15 |
「莊子:魏晉玄學的關鍵」兼論戴璉璋先生對魏晉玄學的貢獻與商榷 |
謝大寧 |
32 |
16 |
朱熹視角下的孟子聖賢定位探論 |
姜龍翔 |
29 |
17 |
諸橋轍次〈詩經總說〉對《詩經》學基本問題的觀點 |
張文朝 |
29 |
18 |
元代龍仁夫《易》學析論 |
楊自平 |
28 |
19 |
試析況周頤《蕙風詞話》之重拙大理論 |
卓清芬 |
27 |
20 |
方東美先生論周濂溪思想——兼答劉述先先生 |
高柏園 |
27 |
21 |
中國版畫的荷蘭範本:韓懷德的《牧林特立圖》研究 |
王靜靈著 洪楷晴譯 |
26 |
22 |
朱丹溪「內靜外敬」思維之可能性探討一種醫學身體觀視野的嘗試性解讀 |
黃崇修 |
25 |
23 |
中唐士人的南方教化: 以韓愈、柳宗元為考察中心 |
王志浩 |
24 |
24 |
宋末元初「述朱」脈絡下的易學與術數學 ──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外篇.焦氏易林》芻議 |
陳詠琳 |
23 |
25 |
遊園花王子︰楊凡的性別羅曼史 |
沈曉茵 |
23 |
26 |
殊途與同歸──論羅念菴學術在王學中的定位問題 |
袁光儀 |
21 |
27 |
獨特視角下的章學誠研究 ——《章學誠研究述評(1920-1985)》之述評 |
賈慶軍 |
21 |
28 |
乾坤道家易詮釋 |
陳鼓應 |
20 |
29 |
鄒東廓家學:以《鄒氏學脉》為主線之探究 |
黃繼立 |
18 |
30 |
琉球畫家殷元良(座間味庸昌,1718-1767)的中國繪畫學習 |
黃立芸 |
16 |
31 |
論周濂溪哲學對《中庸》思想的承繼與發展 |
黃秋韻 |
15 |
32 |
南北朝周弘正與盧氏《易》學析論 |
楊自平 |
13 |
33 |
從黃梨洲對良知學的理解以觀其在心學的定位 |
鄧秀梅 |
12 |
34 |
從〈論語學案〉論劉宗周早期理氣思想 |
許玉敏 |
9 |
35 |
黃道周《易象正》治《易》析論 |
楊自平 |
8 |
36 |
中國西畫家的「東方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少數民族的形象 |
周芳美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