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試析嵇康理想人格的宗教向度 |
陳佩君 |
70 |
2 |
《太一生水》水的機體論對 環境教育的啟發 |
蘇何誠 |
69 |
3 |
老子性超善惡論評析 |
蕭振聲 |
65 |
4 |
大音希聲所聽何物 |
蘇子媖 |
65 |
5 |
「尊天而保真」— 論《淮南子》的道論及 其精神修養之義涵 |
周貞余 |
64 |
6 |
萍水不相逢?— 李安電影中「倫理」與「自由」 美學之衝突 |
曹予恩 |
60 |
7 |
以道家思想探討動物之權益 — 以老子、莊子思想為主 |
吳惠齡 |
55 |
8 |
因「存異」而「求同」-從《淮南子》論述「同/異」管窺漢初儒道關係 |
李宗定 |
35 |
9 |
德國哲學界之新道家詮釋——海德格( Heidegger )與 沃爾法特( Wohlfart ) |
鍾振宇 |
34 |
10 |
《老子》與《管子》四篇「治」觀辨析 |
廖育正 |
33 |
11 |
戴璉璋先生王弼《易》學體系的建立與反省 |
涂藍云 |
32 |
12 |
道家環境倫理學之建構及其可能之限度 |
葉海煙 |
29 |
13 |
論老子思想中的可持續性 |
高柏園 |
29 |
14 |
方東美之「王陽明」研究探微 ——兼論明中葉「重返程明道」的學術思潮 |
游騰達 |
27 |
15 |
論張純甫「消極退守」的文化觀與修養論 |
游騰達 |
24 |
16 |
「儒家不能以道家為忌」——試論牟宗三「以道釋儒」 之詮釋學意義 |
劉笑敢 |
24 |
17 |
論牟宗三先生的經典詮釋觀:以先秦道家為例 |
鄭宗義 |
24 |
18 |
乾坤道家易詮釋 |
陳鼓應 |
20 |
19 |
徐復觀先生論中國藝術精神:莊子的再發現 |
黃兆強 |
20 |
20 |
理學「即寂即感」思想探源 |
許朝陽 |
18 |
21 |
The Reassertion of Taoist Classics in the Technological Age |
陳榮灼 |
18 |
22 |
從道家思想談動物權的觀念 |
陳德和 |
13 |
23 |
《上海畫報》(1925-1933)與 上海的現代視覺文化之創造 |
安雅蘭 |
12 |
24 |
當代新道家?!?當代道家哲學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
袁保新 |
12 |
25 |
從道家觀點看臨終關懷的問題 |
尉遲淦 |
8 |
26 |
先秦道家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
陳飛龍 |
6 |
27 |
從道家思想看器官移植 |
王邦雄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