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經驗    搜尋結果共 81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倫理決策評準探討:一貫論與一致論之對立與融合 張寧 76
2 晚期風格的「憂鬱轉向」,或者其它⋯⋯余德慧的宗教療癒之旅 余安邦 73
3 專業倫理實踐初探:以臨床心理能力養成為例 李維倫 73
4 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告別的勇氣與意義 蕭玉霜 71
5 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倫理探討與公眾信任之建立 陳妤嘉 71
6 From Virginia Woolf to Hortensia Papadat- Bengescu: Adaptation, Intertextuality or Zeitgeist? Arleen Ionescu 70
7 由休謨之「神蹟觀」反思基督教的 終極關懷倫理觀 楊雨青 70
8 「間距」詩學 ──遙遠異質的美感經驗探索 翁文嫻 69
9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與諮商倫理 李岳庭 69
10 傾聽女聲╱身 ──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劇場 高禎臨 67
11 羞恥的(偽)樣貌: 王爾德的《深淵書簡》 鄧宜菁 67
12 從一位醫師的角度來看病人自主權利法 陳秀丹 67
13 將人與動物作「平等考量」的理據 — 與效益主義哲學家Peter Singer的對話 釋昭慧 66
14 大學通識音樂教育的推廣與實踐 簡山根 65
15 高階音樂存有學中的作品類型辯論 是否只對哲學本身有益? 許昊仁 65
16 孝與代間關照關係轉化的現象學 陳奕傑、許樹珍 61
17 從敘事學談醫學倫理教育之 人性化改革 林慧如 61
18 萍水不相逢?— 李安電影中「倫理」與「自由」 美學之衝突 曹予恩 60
19 佛教「無罣礙」的生死觀 釋照澄 59
20 白先勇小說改編電影中的1949年和離散 經驗——以《最後的貴族》、《花橋榮記》 和《青春蝴蝶孤戀花》為例 莊宜文 54
21 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 劉秀春 54
22 討論內在價值與環境倫理之關聯 瞿慎思 54
23 檢視Tom Regan對Peter Singer的三個批判 張育銘 51
24 醫病關係中的癌末真相告知 — 從權力倫理原則到臨床專精的展現 許樹珍、林明慧、歐美、陳祖裕、黃淑鶴 50
25 窮山惡水為何是美的? 楊勝欽 49
26 「前隱逸」與「後仕宦」的視野遞換——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葉常泓 49
27 「一理」或「分理」?──戴震對程朱理學的反省 劉滄龍 44
28 距離的調節與情愛的回歸──《半生緣》影劇改編的修訂及超越 莊宜文 44
29 跨海演出:近代臺灣的馬戲團表演史(1900-1940年代) 鄭麗榕 43
30 電力技術者的知識來源與實踐──以《臺電社報》為主的探討(1919-1944) 林蘭芳 43
31 「意識之經驗底知識學」之「實行方法」及問題:《精神現象學》〈導論〉部分第九段之文本釋義 陸敬忠 42
32 《歷程》中的食慾、身體與都市空間 葉雅茹 41
33 音樂中獨特的身體實踐:古琴傳統的審美與身體理想之結合 王育雯 40
34 從「講故事」到「小說」─ 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記憶變化 梁慕靈 39
35 神聖與觸摸──對「勿觸我」的現象學反思 黃冠閔 38
36 地域社會中的文化運動:霧峰一新會讀書會個案分析(1934-1936) 鄭麗榕 36
37 「意識之經驗底科學」之對象問題: 《精神現象學》〈導論〉部分第十段之現象學性詮釋 陸敬忠 35
38 返向世界:塔琳.賽蒙的調查改寫 莊憶萱 34
39 從hermeneuein至文本理解之義理生成發展:辯證性——系統性及體系性詮釋學理論基本網絡 陸敬忠 34
40 我們可以溫柔地互看嗎?論梅洛龐蒂與伊希嘉黑的視覺觀 劉亞蘭 34
41 Henry Miller's Painterly Eye Katy Masuga 34
42 艾莉斯.馬利雍.楊著,何定照譯,《像女孩這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 陳文珊 34
43 從歷史記憶到懷舊想像——論劉以鬯小說與王家衛電影的互文轉換 莊宜文 33
44 Interpreting Emblems, Emblems Interpreting: Love's mortal battle in Maurice Sceve's Delie Brooke Donaldson 33
45 The First and Second Attentions of Dramaturgy: A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David Pendery 33
46 Recoding the Marvelous: The Medieval Vision Paradigm and Dante’s Commedia Matt Horn 32
47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從傳統文人 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 簡素琤 32
48 第三十一期附刊 主編序 謝佳娟 31
49 座談會 簡介 編輯室 31
50 從演化倫理學的立場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倫理如何可能? 黃柏翰 29
51 劉墉書學初探 張菀玲 28
52 當代臺灣遷移電影: 論陳界仁《殘響世界》與高俊宏《博愛》中的 空間、歷史、觀眾 孫松榮 28
53 對陽明神秘經驗問題的重新思考 ——以湯浅泰雄哲學為參照 陳廷嘉 27
54 桃園陸籍新住民訪談分析 王力堅 25
55 新王后和她的西班牙式禮服 : 雅客柏.安波里所繪《瑪麗亞.梅迪奇和法王亨利四世的婚禮》(1600)中的服裝描繪與其意涵 葉嘉華 24
56 台灣撲虐經驗所展現的醫學倫理新貌 24
57 誤解與澄清:論楊澤波詮釋牟宗三之德行與幸福的合理性 賴柯助 24
58 The Ch'in Unification in Chinese Historiography Chun-chieh Huang 24
59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的臺語片明星現象:「明星夢」與「香港熱」之探討 梁碧茹 23
60 亞洲極簡主義的詩學: 小津安二郎、侯孝賢、是枝裕和電影的長鏡遠景美學 吳怡芬 21
61 在醫學院教「醫病關係」與「護病關係」--我的經驗談 21
62 錯戀台北青春: 從 1960 年代三部台語片的無能男談起 沈曉茵 20
63 第十九期 詳如內文 19
64 越儒黎貴惇的中國想像 林維杰 19
65 理學「即寂即感」思想探源 許朝陽 18
66 熒輝映照,心之昕昕── 初探艾伯特‧威德爾(Albert Wider)的公東高工聖堂彩窗系列 于禮本 18
67 當代臺灣客家三大調的美感經驗: 以竹東鎮客家山歌比賽與流行音樂為例 林子晴 18
68 論朱子晚年訓門人的有關問題 楊祖漢 17
69 從Religion與「宗教」的碰撞看儒家思想的宗教性 李彥儀 16
70 從雕塑電影邁向論文電影:論動態影像藝術的敘事傾向 江凌青 16
71 基因科技評估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承立平 14
72 多重媒材、地點與夢想世界: 1920至1930年代間上海畫報的面向 文以誠 12
73 儒家的生命倫理學結構 李瑞全 9
74 自畫像、家族像與文化認同問題──試析日治時期三位畫家 顏娟英 7
75 寄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個睡覺的人》苟活(無)經驗的如歌寫照 許綺玲 7
76 從人本心理學到超個人心理學的思索 --中西方心理治療之融合 陳玉芳 7
77 不再無禮:克萊蒙‧維哥影片中的情感第三空間 劉紀雯 5
78 水鐘:《你那邊幾點?》的液態憂鬱 白大維 5
79 代理懷孕︰女性及醫療社會學觀 劉仲冬 4
80 妥協的現代性:日治時期台灣傳統廟宇彩繪師潘春源 謝世英 3
81 On the Inventing of AIDS ---- 專訪 Cindy Patton 出 席 者 : 李瑞全、甯應斌、吳秀瑾 / 錄 音 整 理 : 吳秀瑾 / 校 定 : 李瑞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