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山林自然的暴力與療癒 |
林淑文 |
64 |
2 |
重新審視牟宗三的〈道德判斷與歷史判斷〉——從現象學的觀點來看 |
汪文聖 |
62 |
3 |
孝與代間關照關係轉化的現象學 |
陳奕傑、許樹珍 |
61 |
4 |
從形似到傳神:中國繪畫藝術中所展現的人文真理 |
何佳瑞 |
58 |
5 |
作為「結構化」與「整體性」的自然 — 羅姆巴赫「自然觀」導論 |
李德材 |
54 |
6 |
牟宗三與海德格 |
陳榮灼 |
51 |
7 |
處於倫理內在性與宗教超越性之間:胡塞爾與海德格宗教現象學之比較 |
汪文聖 |
43 |
8 |
「意識之經驗底科學」之對象問題: 《精神現象學》〈導論〉部分第十段之現象學性詮釋 |
陸敬忠 |
35 |
9 |
德國哲學界之新道家詮釋——海德格( Heidegger )與 沃爾法特( Wohlfart ) |
鍾振宇 |
34 |
10 |
從hermeneuein至文本理解之義理生成發展:辯證性——系統性及體系性詮釋學理論基本網絡 |
陸敬忠 |
34 |
11 |
從風景到地方: 1970年代臺灣攝影中的風土與寓居視野 |
曾少千 |
33 |
12 |
The First and Second Attentions of Dramaturgy: A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
David Pendery |
33 |
13 |
對《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的「存有論補充」 |
陳榮灼 |
32 |
14 |
從康德到海德格── 試論當代學者於孟子詮釋上的一項爭議 |
謝君讚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