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胡五峰與劉蕺山的思想型態之比較 |
陳佳銘 |
58 |
2 |
儒家如何詮釋「氣具形而上之涵意」——以唐君毅先生論氣為例 |
鄧秀梅 |
56 |
3 |
牟宗三與海德格 |
陳榮灼 |
51 |
4 |
黄宗羲氣論之重新定位 |
陳榮灼 |
44 |
5 |
張岱《四書遇》註解四書之特色 |
鄧克銘 |
35 |
6 |
王船山氣論系統的道德哲學之成立問題 |
陳佳銘 |
35 |
7 |
陽明心學實有諸己的精一之論 |
白宛仙 |
26 |
8 |
楊簡心學定位的兩個問題 |
張念誠 |
23 |
9 |
殊途與同歸──論羅念菴學術在王學中的定位問題 |
袁光儀 |
21 |
10 |
歐西漢學者羅亞娜(Jana S. Rošker)宋明清儒知識論研究:化西宗「三款六式」框架之回應 |
錢爽 |
21 |
11 |
萬廷言論未發之中與易圖之關係 |
鄧秀梅 |
19 |
12 |
王陽明與黃宗羲關於性情善惡詮釋之探討 |
齊婉先 |
17 |
13 |
乾嘉學者《孟子》研究的貢獻 |
張曉生 |
17 |
14 |
心的無限性:唐君毅思想中的詮釋學意涵 |
林維杰 |
17 |
15 |
江右王門學者鄒東廓之戒懼說論析 |
張衛紅 |
14 |
16 |
論宋明儒之內在張力: 以宋明理學家對楊慈湖之批判為例之分析 |
黃信二 |
12 |
17 |
從黃梨洲對良知學的理解以觀其在心學的定位 |
鄧秀梅 |
12 |
18 |
湛甘泉「天理之心」與楊慈湖「精神之心」的差異 ──由《楊子折衷》論析 |
蘇子媖 |
9 |
19 |
胡五峰哲學之圓教規模 |
李瑞全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