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查詢關鍵字 存在    搜尋結果共 84 筆
No. 論文名稱 作  者 期  數
1 通過他者的注視在 covid-19 疫情下如何回應 宋松山 75
2 重新評估亞倫‧高文的性平實論──再思性的定義 關啟文 75
3 性哲學及其不滿──論高德曼的簡性 甯應斌 74
4 落身於家:人文臨床視野下的居家照顧倫理 陳薈雅、林雅萍、林耀盛 73
5 諮商倫理初探 王建文 73
6 氣候變遷課題中向未來世代負責:梅洛龐蒂時間性結構中的他人 林靜秀 73
7 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告別的勇氣與意義 蕭玉霜 71
8 視覺思維的魔力:《妳一生的預言》與《異星入境》 陳佩筠 70
9 由休謨之「神蹟觀」反思基督教的 終極關懷倫理觀 楊雨青 70
10 從儒家視角檢視突發疫情期間以年齡作為醫療資源配置的道德基礎與疑慮 周琬琳 70
11 羞恥的(偽)樣貌: 王爾德的《深淵書簡》 鄧宜菁 67
12 由「病人自主權利法」立法歷程論生命自主權之限制 陳俊志 67
13 我們對動物的責任 柯志明 66
14 大音希聲所聽何物 蘇子媖 65
15 東野主人不善聽嗎?〈聲無哀樂論〉的 兩種聆聽 廖育正 65
16 關於 Shirin Abedinirad 招喚 (Evocation) 系列作品的自然反思 蘇子媖 64
17 山水自然與生命的整體觀照 — 譚家哲對於謝靈運 「山水行旅詩作」的解析 李德材 64
18 臺灣山林哲學的行動與建構 蔡智豪 64
19 現代詩中的山水 — 以余怒詩作為例 聶豪 64
20 有意義的自然及其價值 柯志明 63
21 「知音」涵蘊新探——從兩路傳統詮釋到現代認知神經科學的詮釋 廖啟宏 62
22 不可譯之道、不可道之名:雷慕沙與《道德經》翻譯 潘鳳娟 61
23 唐傳奇女子復讎故事研究:從時空體及生命型態的角度 廖珮芸 61
24 環境倫理學與環境美學的東西差異 — 與Holmes Rolston, III商榷 〔中〕劉悅笛 60
25 從環境美學探討環境教育的場域概念 張育銘 60
26 死亡與超越 — 從蘇格拉底與莊子生命觀之差異談起 楊婉儀 59
27 虛擬的懷古場所‧真實的身體經——上京紀行詩的李陵臺書寫 李嘉瑜 57
28 倫理、敘事與美好生活的追求 林慧如 57
29 從納斯邦、丹尼爾斯之健康照護需求觀點論長期照護之實踐與挑戰 蕭玉霜 57
30 黑格爾論上帝存在的證明 劉愛民 57
31 墨學方法於當代醫學倫理之應用 蕭宏恩 57
32 論荀子「自然、人性與道德根源」的關係 何淑靜 56
33 儒家如何詮釋「氣具形而上之涵意」——以唐君毅先生論氣為例 鄧秀梅 56
34 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環境意識 楊劍豐 54
35 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 劉秀春 54
36 臺灣環境生活品質之幸福指標理念探究 — 以主觀幸福理論為進路 蕭振邦 52
37 寵物對人類健康所可能帶來的正面影響 — 兼論寵物飼養的道德爭議 李凱恩 52
38 日治時期隘勇線推進與蕃界之內涵轉變 鄭安晞 50
39 自然書寫與《孟子》的「超能力」 蕭振邦、曾安國 49
40 「前隱逸」與「後仕宦」的視野遞換——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葉常泓 49
41 一種侷限的美? - 人與自然嵌給關係之省思 蘇怡華 49
42 身後傷害可能性之探討 李凱恩 48
43 流行語「殺很大」的複合化 黃金文、林鴻瑞 48
44 從價值到規範 — 論非人類中心主義 環境倫理學的一個論證問題 羅亞玲 46
45 從「不分唐宋」到「詩學晚唐」:清代臺灣文人對唐宋詩的審美態度 余育婷 45
46 電力技術者的知識來源與實踐──以《臺電社報》為主的探討(1919-1944) 林蘭芳 43
47 王船山論「道、善、性」之說的涵義與其理論價值 陳祺助 43
48 董仲舒「孝經義」考辨 莊兵 42
49 《歷程》中的食慾、身體與都市空間 葉雅茹 41
50 The World and Japan: Animated Anxiety in a Global Age John Lance Griffith 39
51 因「存異」而「求同」-從《淮南子》論述「同/異」管窺漢初儒道關係 李宗定 35
52 Henry Miller's Painterly Eye Katy Masuga 34
53 藝術史與視覺研究的交界:神話、科學與意識形態 丹尼爾.杜畢松、蘇菲.侯爾 著,王瑞婷 譯 33
54 「莊子:魏晉玄學的關鍵」兼論戴璉璋先生對魏晉玄學的貢獻與商榷 謝大寧 32
55 康熙朝宮廷「畫院」的運作與盛清院體的奠立:以蔣廷錫團隊為中心 賴毓芝 31
56 儒家學者對佛家輪迴思想的回應與超越──以羅近溪和熊十力為考察中心 江一煥 30
57 Can the Two-Level Moral Thinking Reconcile the Rivalry of Contextualism and Principled Ethic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Winkler and Hare 黃慧英 30
58 道家環境倫理學之建構及其可能之限度 葉海煙 29
59 論老子思想中的可持續性 高柏園 29
60 宋代小學的建構及其影響 周揚波 28
61 專號序 林文淇 (專號客座主編) 28
62 對陽明神秘經驗問題的重新思考 ——以湯浅泰雄哲學為參照 陳廷嘉 27
63 陽明心學實有諸己的精一之論 白宛仙 26
64 地緣與血緣的革命:方志敏與贛東北共產革命運動的興衰 林威杰 26
65 文革時期的「牛棚」之研究—— 以季羨林為例 邱香怡 26
66 臺灣的社會變遷——以《飲食男女》為例 鄭育瑜 26
67 朱丹溪「內靜外敬」思維之可能性探討一種醫學身體觀視野的嘗試性解讀 黃崇修 25
68 康德、牟宗三「物自身」問題之回顧與哲學省察 ――從「現象與物自身」到「目的與存在」 吳甿 21
69 世戒抑或世勸?—— 從《金瓶梅》家庭敘事看儒家倫理觀時代的挑戰與回應 康珮 20
70 春秋末期孔門私學團體形成原因考論 張循 19
71 現代新儒家的朱子學研究 ——以馮、唐、錢諸先生對朱熹「理生氣」說的詮釋為例 馮兵;樂愛國 19
72 論朱子晚年訓門人的有關問題 楊祖漢 17
73 唐君毅先生解朱子「太極動靜」評析 鄧秀梅 15
74 「無聲」(Silence)的音樂詮釋:以武滿徹《十一月的腳步》為例 楊小華 14
75 從中國經典詮釋傳統論王弼《論語釋疑》對《論語》形上根源的改換 涂藍云 14
76 朱子與哈伯馬斯 ──倫理學的新方向 陳榮灼 13
77 康有為維新思想對基督教的汲納與排拒 李安澤 13
78 論宋明儒之內在張力: 以宋明理學家對楊慈湖之批判為例之分析 黃信二 12
79 一個現代的展示櫥窗: 1930年代上海的《時代畫報》 (Modern Miscellany) 沈揆一 12
80 鄉村城市:侯孝賢與陳坤厚城市喜劇中的臺北 林文淇 11
81 唐君毅的憂患意識及其學思關切點之開展 陳學然 10
82 從〈論語學案〉論劉宗周早期理氣思想 許玉敏 9
83 聶雙江主靜之學辨析 陳儀 9
84 從人本心理學到超個人心理學的思索 --中西方心理治療之融合 陳玉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