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婚姻平權」的反思 |
關啟文 |
58 |
2 |
虛擬的懷古場所‧真實的身體經——上京紀行詩的李陵臺書寫 |
李嘉瑜 |
57 |
3 |
白先勇小說改編電影中的1949年和離散 經驗——以《最後的貴族》、《花橋榮記》 和《青春蝴蝶孤戀花》為例 |
莊宜文 |
54 |
4 |
日治時期隘勇線推進與蕃界之內涵轉變 |
鄭安晞 |
50 |
5 |
由「經子平等」而「婢作夫人」——近代學術觀的變遷與子學身份的重構 |
許朝陽 |
48 |
6 |
電力技術者的知識來源與實踐──以《臺電社報》為主的探討(1919-1944) |
林蘭芳 |
43 |
7 |
清季臺灣地區疾病的治療與觀察──外國海關醫員的觀點 |
蘇芳玉 |
40 |
8 |
宋遺民福建大儒熊禾及其詩歌作品析論─兼述詩歌內容之區域文化觀照 |
王次澄 |
36 |
9 |
從「南島」到「泛.南.島」: 談高雄市立美術館南方論述轉向 |
呂佩怡 |
33 |
10 |
地緣與血緣的革命:方志敏與贛東北共產革命運動的興衰 |
林威杰 |
26 |
11 |
論江聲、王鳴盛、孫星衍三家輯校〈太誓〉的共識、要點及其細部差異 |
陳威睿 |
21 |
12 |
打造馬來亞:論馬來亞製片組的冷戰影像 |
許維賢 |
19 |
13 |
《漢書‧五行志》之董仲舒《春秋》災異說——以論弒為中心 |
宋惠如 |
19 |
14 |
越儒黎貴惇的中國想像 |
林維杰 |
19 |
15 |
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 |
謝世英 |
10 |
16 |
王船山論華夷之辨 |
劉毅鳴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