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學通識音樂教育的推廣與實踐 | 簡山根 | 65 | 
						
							
							
							
							  | 2 | 留給「自然」半個地球 — 審美的體驗 | 林春銀 | 64 | 
						
							
							
							
							  | 3 | 環境倫理學與環境美學的東西差異 — 與Holmes Rolston, III商榷 | 〔中〕劉悅笛 | 60 | 
						
							
							
							
							  | 4 | 窮山惡水為何是美的? | 楊勝欽 | 49 | 
						
							
							
							
							  | 5 | 融入「生活美學」的當代「環境美學」 | 劉悅笛 | 49 | 
						
							
							
							
							  | 6 | 試論環境美學與宗炳山水書論對自然鑒賞的會通 | 陳慶坤 | 49 | 
						
							
							
							
							  | 7 | 淺談中國(魏晉)山水審美中的自然觀照方式 | 劉秀春 | 49 | 
						
							
							
							
							  | 8 | 沈德潛評選岑參五律之觀點探析 | 林宜靜 | 48 | 
						
							
							
							
							  | 9 | 從「不分唐宋」到「詩學晚唐」:清代臺灣文人對唐宋詩的審美態度 | 余育婷 | 45 | 
						
							
							
							
							  | 10 | 《清詩話》中的比興觀 | 王妙純 | 44 | 
						
							
							
							
							  | 11 | 音樂中獨特的身體實踐:古琴傳統的審美與身體理想之結合 | 王育雯 | 40 | 
						
							
							
							
							  | 12 | 「新音樂學」的價值觀轉向 ──由「目標導向」到「非目標導向」 | 王育雯 | 38 | 
						
							
							
							
							  | 13 | 想像的東方:錢納利繪畫中的蜑家女子圖像探究 | 蔡伊婷 | 36 | 
						
							
							
							
							  | 14 | 文本與詮釋:論高達美如何理解康德《判斷力批判》 | 張鼎國 | 34 | 
						
							
							
							
							  | 15 | 試探日治時期與1970年代鄉土運動的巷弄美學 | 盛鎧 | 9 | 
						
							
							
							
							  | 16 | 魏晉前期審美觀的轉化與特色及《人物誌》的美學意識 | 蕭振邦 | 9 | 
						
							
							
							
							  | 17 | 中國西畫家的「東方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國少數民族的形象 | 周芳美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