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
71 |
2 |
山水自然與生命的整體觀照 — 譚家哲對於謝靈運 「山水行旅詩作」的解析 |
李德材 |
64 |
3 |
繆爾的荒野沉思 |
徐佐銘 |
63 |
4 |
晚清臺灣人李望洋宦遊甘肅的處境及心境 |
陳家煌 |
58 |
5 |
虛擬的懷古場所‧真實的身體經——上京紀行詩的李陵臺書寫 |
李嘉瑜 |
57 |
6 |
東漢知識份子的流離與認同——以班彪、王粲、蔡琰為例 |
何雅雯 |
53 |
7 |
「前隱逸」與「後仕宦」的視野遞換——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
葉常泓 |
49 |
8 |
女性空間的召魂想像與題詠編織──論陳文述的「美人西湖」 |
王學玲 |
46 |
9 |
跨海演出:近代臺灣的馬戲團表演史(1900-1940年代) |
鄭麗榕 |
43 |
10 |
「觀」「看」新視界:視覺現代性與晚清上海城市敘事 |
呂文翠 |
36 |
11 |
如候鳥般飛翔——戰前往返東亞各地的西畫家呂基正 |
邱函妮 |
34 |
12 |
1880年代英文旅行手冊中的京都古寺:佛教美術史書出現之前的古寺遊賞 |
巫佩蓉 |
27 |
13 |
「自然之美與藝術經典的國家品味」:十八至十九世紀初印刷文化對英國貴族鄉間別墅形象的塑造 |
謝佳娟 |
25 |
14 |
「選擇」及「轉譯」: 全球史視野下的「西洋」多層木套杯 |
施靜菲 |
21 |
15 |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英文著作中的東亞畫史建構: 以對宋代與室町宗教人物畫評價為例 |
巫佩蓉 |
21 |
16 |
砂上樓閣──1930年代臺灣獨立美術協會巡迴展與超現實繪畫之研究 |
蔡家丘 |
19 |
17 |
琉球畫家殷元良(座間味庸昌,1718-1767)的中國繪畫學習 |
黃立芸 |
16 |
18 |
City People: Youth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in Hou Hsiao-Hsien's Later Films |
葉蓁 |
11 |
19 |
從追逐現代化到反思文化現代性:日治文人 魏清德的文化認同與對臺灣美術的期許 |
謝世英 |
8 |
20 |
石川欽一郎台灣風景畫中「地方色彩」概念的建構 |
楊永源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