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防疫之倫理觀察:以德國倫理委員會建議書為中心 |
林佳和 |
75 |
2 |
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倫理探討與公眾信任之建立 |
陳妤嘉 |
71 |
3 |
王陽明哲學的內在化 |
林維杰 |
70 |
4 |
由休謨之「神蹟觀」反思基督教的 終極關懷倫理觀 |
楊雨青 |
70 |
5 |
論唐君毅對現代文化的省思 |
鄭宗義 |
66 |
6 |
留給「自然」半個地球 — 審美的體驗 |
林春銀 |
64 |
7 |
「知音」涵蘊新探——從兩路傳統詮釋到現代認知神經科學的詮釋 |
廖啟宏 |
62 |
8 |
Étude comparative franco-chinoise du processus de création des caractères/ mots nouveaux : l’exemple des noms des éléments chimiques |
Huei-chen Li |
62 |
9 |
從敘事學談醫學倫理教育之 人性化改革 |
林慧如 |
61 |
10 |
論瑞秋卡森海洋三書裡的幾個哲學問題 |
徐佐銘 |
60 |
11 |
黑格爾論上帝存在的證明 |
劉愛民 |
57 |
12 |
墨學方法於當代醫學倫理之應用 |
蕭宏恩 |
57 |
13 |
當政治遇上動物 — 多元政治意識形態下的動物保護觀點 |
吳宗憲 |
56 |
14 |
|
|
50 |
15 |
由「經子平等」而「婢作夫人」——近代學術觀的變遷與子學身份的重構 |
許朝陽 |
48 |
16 |
|
|
47 |
17 |
「意識之經驗底知識學」之「實行方法」及問題:《精神現象學》〈導論〉部分第九段之文本釋義 |
陸敬忠 |
42 |
18 |
直觀自然的遺忘:胡塞爾對現代科學的解構 |
劉國英 |
38 |
19 |
人心與人生──梁漱溟暮年對人性的觀察 |
陳一弘 |
37 |
20 |
王船山氣論系統的道德哲學之成立問題 |
陳佳銘 |
35 |
21 |
「意識之經驗底科學」之對象問題: 《精神現象學》〈導論〉部分第十段之現象學性詮釋 |
陸敬忠 |
35 |
22 |
懷舊音軌.變奏影像 |
談玉儀 |
33 |
23 |
藝術史與視覺研究的交界:神話、科學與意識形態 |
丹尼爾.杜畢松、蘇菲.侯爾 著,王瑞婷 譯 |
33 |
24 |
日治時期臺灣文人的文化調和觀—從傳統文人 到新式知識份子張深切 |
簡素琤 |
32 |
25 |
委拉茲奎斯的晚期繪畫與十九世紀以降歐洲藝術史學書寫 |
王瑞婷 |
30 |
26 |
儒家學者對佛家輪迴思想的回應與超越──以羅近溪和熊十力為考察中心 |
江一煥 |
30 |
27 |
對陽明神秘經驗問題的重新思考 ——以湯浅泰雄哲學為參照 |
陳廷嘉 |
27 |
28 |
陽明心學實有諸己的精一之論 |
白宛仙 |
26 |
29 |
事件之後的當代跨域影像:論陳界仁早期作品及《殘響世界》的概念生成與轉化 |
孫松榮 |
19 |
30 |
塵埃迷濛了你的眼:黃明川、陳芯宜與臺灣電影中的墟形魅景 |
孫松榮 |
13 |
31 |
論朱子與孟子對「良心」概念的了解 |
賴柯助 |
12 |
32 |
知識/權力:作為新科學哲學的一個主題 |
甯應斌 |
11 |
33 |
魯東的自然意象與精神演化論 |
曾少千 |
8 |
34 |
論宮布理希對中國繪畫的看法 |
|
6 |
35 |
尋找《明室》中的〈未來的文盲〉… |
許綺玲 |
4 |
36 |
Teaching Reading in EFL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林春仲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