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儒家和基督宗教的人學視野交會處思 索以「人工智慧」為主導的科技時代裡 人的圖像的形塑之道 |
李彥儀 |
78 |
2 |
品德教育涉及的「敬畏」初探:又敬又畏? |
陳伊琳 |
76 |
3 |
氣候變遷課題中向未來世代負責:梅洛龐蒂時間性結構中的他人 |
林靜秀 |
73 |
4 |
The World and Japan: Animated Anxiety in a Global Age |
John Lance Griffith |
39 |
5 |
From the Graden to the Grove: Aemilia Lanyer,Andrew Marvell,and the Pursuit of Privary |
李慧玲 |
39 |
6 |
研究型創作之交鋒與「藝術知識」初探 |
高俊宏 |
34 |
7 |
巴特寫攝影:從《明室》讀《巴特寫巴特》 |
許綺玲 |
33 |
8 |
從數位轉向到美學運算:論數位世代科技藝術的新美學 |
邱誌勇 |
27 |
9 |
龍成于野──1970 年代末香港功夫電影中的城鄉對立與 日常微觀 |
黃猷欽 |
22 |
10 |
創傷年代的美學感同與見證 |
葛莉賽達.波洛克(Griselda Pollock)著,倪明萃翻譯 |
8 |
11 |
伊蘇瑪影像:《冰原快跑人》的因紐特運動 |
洪敏秀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