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日治時期川合真永臺灣語著作的幾點觀察 |
林香薇 |
68 |
2 |
凌遲與救贖── 論魯迅小說中的「聲音」意象 |
朱芯儀 |
67 |
3 |
東野主人不善聽嗎?〈聲無哀樂論〉的 兩種聆聽 |
廖育正 |
65 |
4 |
《莊子‧天運篇》「黃帝咸池論樂」 哲學義蘊新探 — 以鍾泰《莊子發微》 為核心的詮釋 |
李德材 |
65 |
5 |
聲音、音樂及其應用思考 |
蕭振邦 |
65 |
6 |
如何黃梅?怎樣歌曲?──周藍萍黃梅調電影音樂初探 |
沈冬 |
64 |
7 |
手稿解讀與盧炎的和聲 |
饒韻華 |
60 |
8 |
從〈聲無哀樂論〉引用《莊子》「三籟」典故探其「聲情關係」中 所蘊含的工夫向度 |
林修德 |
54 |
9 |
台北的流動、溝通與再脈絡化︰以《台北四非》、《徵婚啟事》和《愛情來了》為例 |
劉紀雯 |
35 |
10 |
懷舊音軌.變奏影像 |
談玉儀 |
33 |
11 |
在世紀末城市邊緣: 《南國再見,南國》與《千禧曼波》中的聲音新浪潮 |
王念英 |
28 |
12 |
讓子彈飛:論高重黎幻燈簡報電影《人肉的滋味》之影像藝術實踐 |
孫松榮 |
15 |
13 |
「無聲」(Silence)的音樂詮釋:以武滿徹《十一月的腳步》為例 |
楊小華 |
14 |
14 |
從山林天籟、遊湖娛樂到悲歌懷古——西湖詠詩在唐宋元時期發展的三個階段 |
侯迺慧 |
14 |
15 |
Integrating Theories of Sound Change into Language Variation |
易思博 |
4 |
16 |
A Sociolinguistic Study of the Use of the Retroflex Sounds in Mandarin in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
林春仲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