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凌遲與救贖── 論魯迅小說中的「聲音」意象 |
朱芯儀 |
67 |
2 |
傾聽女聲╱身 ──女性藝術家的傳記劇場 |
高禎臨 |
67 |
3 |
東野主人不善聽嗎?〈聲無哀樂論〉的 兩種聆聽 |
廖育正 |
65 |
4 |
從朱熹理解的古琴聲韻論其音樂美學 |
劉振維 |
65 |
5 |
聲音、音樂及其應用思考 |
蕭振邦 |
65 |
6 |
幼蒙、幼慧與幼學:近世中國童年論述之轉折起伏 |
熊秉真 |
36 |
7 |
聲音異質學,似怪物的藝術—— 阿洛拉與卡蕯地亞的政治藝術中的聲音 |
陳蕉 |
35 |
8 |
穿越「理論」之間:「後理論時代」的理論思潮和文化建構 |
王寧 |
32 |
9 |
專號序 |
林文淇 (專號客座主編) |
28 |
10 |
在世紀末城市邊緣: 《南國再見,南國》與《千禧曼波》中的聲音新浪潮 |
王念英 |
28 |
11 |
方東美之「王陽明」研究探微 ——兼論明中葉「重返程明道」的學術思潮 |
游騰達 |
27 |
12 |
20 世紀初期澳洲報刊中的排華運動與社會輿論 |
王光輝 |
26 |
13 |
讓子彈飛:論高重黎幻燈簡報電影《人肉的滋味》之影像藝術實踐 |
孫松榮 |
15 |
14 |
「無聲」(Silence)的音樂詮釋:以武滿徹《十一月的腳步》為例 |
楊小華 |
14 |
15 |
從舞劇《香妃》探討江文也融合中西音樂之手法 |
宮筱筠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