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尊重自主的現象學探討—臨床倫理的主體或他者? |
王心運 |
73 |
2 |
羊皮紙的底層:《戴眼鏡的女孩》一書中的隱跡書寫 |
林待吟 |
69 |
3 |
疫中為易:夕惕若,厲无咎 |
瞿慎思 |
69 |
4 |
以《論語》的觀點探討生命教育 |
蔡林樟 |
69 |
5 |
唐君毅的感通論述:對《易》、二程與孔子的詮釋性理解 |
林維杰 |
66 |
6 |
董真卿《易》學特色及重要性析論 |
楊自平 |
65 |
7 |
Hot Wars on Screen during the Cold War:Philosophical Situations in King Hu’s Martial Arts Films |
James Wicks |
64 |
8 |
留給「自然」半個地球 — 審美的體驗 |
林春銀 |
64 |
9 |
La caricature de l'émotivité dans Bouvard et Pécuchet de Flaubert |
Katarzyna Stachura |
61 |
10 |
從書信手稿談音樂學者與作曲家的關聯——以拉盧瓦和德布西鋼琴曲《月落古廟》的創作為例 |
廖慧貞 |
60 |
11 |
公園之美:環境經濟理論的解題探究 |
彭春翎 |
60 |
12 |
內在價值的反思 |
瞿慎思 |
60 |
13 |
蕅益《周易禪解》會通《易》理與如來藏的本體論詮釋 |
羅鈴沛 |
59 |
14 |
當政治遇上動物 — 多元政治意識形態下的動物保護觀點 |
吳宗憲 |
56 |
15 |
東漢知識份子的流離與認同——以班彪、王粲、蔡琰為例 |
何雅雯 |
53 |
16 |
從人工流產醫療決策難題反思醫病關係的影響力 |
李玉嬋 |
50 |
17 |
全球氣候政治與歐盟角色初探 - 歐盟為何扮演領導之角色? |
林子倫 |
48 |
18 |
王船山論《大學》的格物致知 ──以《讀四書大全說》為中心 |
蔡家和 |
47 |
19 |
戴璉璋先生對屈萬里先生《易》說之繼承、發展與轉化 |
羅聖堡 |
33 |
20 |
戴璉璋教授論著中的樂教與音樂思想 |
李美燕 |
33 |
21 |
「莊子:魏晉玄學的關鍵」兼論戴璉璋先生對魏晉玄學的貢獻與商榷 |
謝大寧 |
32 |
22 |
戴璉璋先生王弼《易》學體系的建立與反省 |
涂藍云 |
32 |
23 |
從《易經蒙引》論蔡清疏解《周易本義》的作法及太極義理的轉折 |
楊自平 |
32 |
24 |
建構新「祖國」——鄭彥棻時期(民國39-47年)的僑務工作 |
李道緝 |
31 |
25 |
對目前國際間處理全球貧窮問題的一些思考 |
王永慈 |
30 |
26 |
從澄清誤解的角度談《莊子》思想 |
蕭裕民 |
30 |
27 |
論永續發展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關係: 儒家之論述 |
李瑞全 |
29 |
28 |
從「心本於性」看韓儒田艮齋的儒家人文關懷 |
楊祖漢 |
29 |
29 |
元代龍仁夫《易》學析論 |
楊自平 |
28 |
30 |
南特船商杜勃亥的中國之行(1817-1827) 及其中國工藝收藏: 一個法中經濟文化交流的見證 |
李明明 |
28 |
31 |
來知德《易》學特色——錯綜哲學 |
楊自平 |
27 |
32 |
中國版畫的荷蘭範本:韓懷德的《牧林特立圖》研究 |
王靜靈著 洪楷晴譯 |
26 |
33 |
取締與治療:日治時期臺灣嗎啡之使用探究 |
毛硯平 |
25 |
34 |
朱子「《易》本卜筮之書」說之經過考論 |
呂欣 |
25 |
35 |
中唐士人的南方教化: 以韓愈、柳宗元為考察中心 |
王志浩 |
24 |
36 |
誤解與澄清:論楊澤波詮釋牟宗三之德行與幸福的合理性 |
賴柯助 |
24 |
37 |
從經典詮釋的角度論儒道《易》圖的類型與變異 |
鄭吉雄 |
24 |
38 |
宋末元初「述朱」脈絡下的易學與術數學 ──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外篇.焦氏易林》芻議 |
陳詠琳 |
23 |
39 |
臺灣當代基督教會移轉之現象——以中原大學四C教會為例 |
張蘊淨 |
23 |
40 |
吳澄《易纂言》之句讀判斷與訓詁方法 |
楊自平 |
22 |
41 |
乾坤道家易詮釋 |
陳鼓應 |
20 |
42 |
從經典詮釋傳統論二十世紀《易》詮釋的分期與類型 |
鄭吉雄 |
20 |
43 |
萬廷言論未發之中與易圖之關係 |
鄧秀梅 |
19 |
44 |
熒輝映照,心之昕昕── 初探艾伯特‧威德爾(Albert Wider)的公東高工聖堂彩窗系列 |
于禮本 |
18 |
45 |
理學「即寂即感」思想探源 |
許朝陽 |
18 |
46 |
唐君毅先生對孝的當代闡釋 |
趙敬邦 |
18 |
47 |
從雕塑電影邁向論文電影:論動態影像藝術的敘事傾向 |
江凌青 |
16 |
48 |
經典活化與靈根自植 |
戴璉璋 |
15 |
49 |
論周濂溪哲學對《中庸》思想的承繼與發展 |
黃秋韻 |
15 |
50 |
從主理的觀點看朱子的哲學 |
楊祖漢 |
15 |
51 |
興於詩終於易的成德之教 |
戴璉璋 |
14 |
52 |
由朱子的讀書法論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
呂銘崴 |
14 |
53 |
陸象山孟子學之詮釋學意涵 |
黃信二 |
14 |
54 |
儒佛會通下的佛教中國化 ──以覺浪道盛的苦諦概念為例 |
徐一智 |
14 |
55 |
儒學慧命與人文德業 |
戴璉璋 |
13 |
56 |
南北朝周弘正與盧氏《易》學析論 |
楊自平 |
13 |
57 |
何真即為真:十三世紀畫家之眼 |
艾瑞慈 |
12 |
58 |
馬一浮對卜筮吉凶之理解與詮釋 |
楊淑瓊 |
12 |
59 |
自古艱難唯一死-從王曉民的生死困境論安易死的可能出路 |
慧開 |
12 |
60 |
敦煌伯二六一九、三八七二號唐寫本周易王弼注殘卷書後 |
林平和 |
11 |
61 |
從《易說》看惠士奇的治《易》作法 |
楊自平 |
11 |
62 |
作偽的剖析——濟汀偽作帕麥爾畫作事件 |
李淑卿 |
10 |
63 |
從《御纂周易述義》論乾隆殿堂《易》學特色 |
楊自平 |
10 |
64 |
王船山論華夷之辨 |
劉毅鳴 |
9 |
65 |
黃道周《易象正》治《易》析論 |
楊自平 |
8 |
66 |
牟宗三先生對劉蕺山「物即是知,非知之 所照」的詮釋 |
黃敏浩 |
8 |
67 |
「人禽之辨」之本體宇宙論的說明──關 於牟宗三先生詮釋明道此一理論的一些 討論 |
陳祺助 |
8 |
68 |
愛滋病與性交易:北京研討會後的反思 |
陳浩文 |
8 |
69 |
道德的理想主義、積極向上之精神、產業組織與管制 |
張明宗 |
6 |
70 |
文部省美術展覽會的開幕與觀眾 |
五十殿 利治 |
4 |
71 |
伊川易學舉要之二 |
胡自逢 |
3 |
72 |
鹽鐵論引述周易、尚書、毛詩考 |
林平和 |
3 |
73 |
伊川易學舉要之一 |
胡自逢 |
2 |
74 |
鞏固爾兄弟的中國藝術收藏 |
張婉真 |
2 |
75 |
評馬克尼爾所著《疾病與人類》 |
魏嘉弘 |
1 |
76 |
重新評估媚俗──文化他者 |
金嬉英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