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看見寫實、聽見浪漫──李行導演電影歌曲析論 |
沈冬 |
70 |
2 |
凌遲與救贖── 論魯迅小說中的「聲音」意象 |
朱芯儀 |
67 |
3 |
論徐冰作品中的動物符號與生態關懷 |
黃宗潔 |
62 |
4 |
「知音」涵蘊新探——從兩路傳統詮釋到現代認知神經科學的詮釋 |
廖啟宏 |
62 |
5 |
徐冰與祖態:由《天書》到《背後的故事》 |
廖朝陽 |
61 |
6 |
字化成宇:從象徵到真實 |
林耀盛 |
61 |
7 |
唐傳奇女子復讎故事研究:從時空體及生命型態的角度 |
廖珮芸 |
61 |
8 |
林俊穎小說中的時間想像與神話辯證 |
陳孟君 |
49 |
9 |
讀一切書之法──金聖嘆評《水滸傳》之文法術語及其敘事意涵 |
楊清惠 |
45 |
10 |
從「講故事」到「小說」─ 論張愛玲小說中的記憶變化 |
梁慕靈 |
39 |
11 |
幼蒙、幼慧與幼學:近世中國童年論述之轉折起伏 |
熊秉真 |
36 |
12 |
Henry Miller's Painterly Eye |
Katy Masuga |
34 |
13 |
從歷史記憶到懷舊想像——論劉以鬯小說與王家衛電影的互文轉換 |
莊宜文 |
33 |
14 |
寫生與勤學:圓山應舉與日本戰前、戰時的道德教育 |
曹嗣衡 |
31 |
15 |
在世紀末城市邊緣: 《南國再見,南國》與《千禧曼波》中的聲音新浪潮 |
王念英 |
28 |
16 |
遊園花王子︰楊凡的性別羅曼史 |
沈曉茵 |
23 |
17 |
「選擇」及「轉譯」: 全球史視野下的「西洋」多層木套杯 |
施靜菲 |
21 |
18 |
錯戀台北青春: 從 1960 年代三部台語片的無能男談起 |
沈曉茵 |
20 |
19 |
事件之後的當代跨域影像:論陳界仁早期作品及《殘響世界》的概念生成與轉化 |
孫松榮 |
19 |
20 |
文學改編、媒介特質與自我解構: 〈蘋果的滋味〉的比較敘事學研究 |
謝世宗 |
17 |
21 |
試探日治時期與1970年代鄉土運動的巷弄美學 |
盛鎧 |
9 |
22 |
由「情」至「幻」─明刊本《西廂記》版畫插圖探究 |
徐文琴 |
6 |
23 |
《意外的春天》與《珈琲時光》的 「套層密藏」詩學 |
林文淇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