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龍.楚原.變──1970年代港臺古龍武俠電影美術設計初探 |
黃猷欽 |
64 |
2 |
Exploiting Literary Fame?: A Study of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Virginia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 |
李根芳 |
57 |
3 |
環境倫理再現與超克 |
何昕家、張⼦超 |
54 |
4 |
論克洛德‧西蒙的小說藝術 |
楊令飛 |
50 |
5 |
「前隱逸」與「後仕宦」的視野遞換——陶淵明宦遊主題中出處記憶的造現 |
葉常泓 |
49 |
6 |
The World and Japan: Animated Anxiety in a Global Age |
John Lance Griffith |
39 |
7 |
Henry Miller's Painterly Eye |
Katy Masuga |
34 |
8 |
從風景到地方: 1970年代臺灣攝影中的風土與寓居視野 |
曾少千 |
33 |
9 |
全球莎士比亞與在地哈姆雷特:兩部莎士比亞電影改編 |
吳怡芬 |
32 |
10 |
以重現/重演「現場」為方法的藝術史實踐和書寫 |
王聖閎 |
31 |
11 |
專號序 |
吳方正 (專號客座主編) |
29 |
12 |
冷戰玉女:張美瑤明星形象的生成軌跡 |
王萬睿 |
28 |
13 |
「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試論祭孔釋奠典禮之「文明」建構及其意義 |
宋惠如 |
27 |
14 |
遊園花王子︰楊凡的性別羅曼史 |
沈曉茵 |
23 |
15 |
龍成于野──1970 年代末香港功夫電影中的城鄉對立與 日常微觀 |
黃猷欽 |
22 |
16 |
打造馬來亞:論馬來亞製片組的冷戰影像 |
許維賢 |
19 |
17 |
德萊葉的「白」──從顏色作為減法影像到至上主義繪畫之異度空間 |
李佩盈 |
15 |
18 |
對中國美術史研究中再現論述模式的省思 |
石守謙 |
15 |
19 |
試探日治時期與1970年代鄉土運動的巷弄美學 |
盛鎧 |
9 |
20 |
從媒介到建築──楊德昌如何利用多重媒介來呈現《一一》裡的台北 |
江凌青 |
9 |
21 |
反思性主體的反思:侯俊明作品中的再現策略、主體觀與社會批判 |
盛鎧 |
7 |
22 |
伊蘇瑪影像:《冰原快跑人》的因紐特運動 |
洪敏秀 |
5 |
23 |
水鐘:《你那邊幾點?》的液態憂鬱 |
白大維 |
5 |
24 |
二十世紀初中國醫療廣告圖像與身體描繪 |
吳方正 |
4 |
25 |
在英雄殞落之後的英雄:Gericault 的《梅杜莎之筏》 |
Gregor Wedekind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