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氣候變遷課題中向未來世代負責:梅洛龐蒂時間性結構中的他人 |
林靜秀 |
73 |
2 |
陷溺或救贖? ──論愛情關係中的依賴問題 |
霍晉明 |
72 |
3 |
公共衛生倫理學之基本原則與全球流行病之實踐分析:儒家生命倫理學之效用與應用 |
李瑞全 |
71 |
4 |
論《瑪麗安娜的一生》中嬌媚之態的策略 |
朱鴻洲 |
69 |
5 |
「趨生畏死」與「趨樂避苦」之兩難 抉擇──「自主意願」:流動且幽微的 心靈答案 |
釋昭慧 |
67 |
6 |
病人自主決定權與「涉艾信息」告知規則的建構 |
胡曉翔 |
67 |
7 |
將人與動物作「平等考量」的理據 — 與效益主義哲學家Peter Singer的對話 |
釋昭慧 |
66 |
8 |
從康德的間接義務觀論動物權利 |
林永崇 |
56 |
9 |
倫理關照下的人類幸福之概念研究: 以美感倫理為幸福底景, 兼談美學作為倫理學之母的可行性 |
劉秀春 |
54 |
10 |
臺灣與香港生活與婚姻幸福感的比較研究 |
楊⽂⼭、王乃琳 |
52 |
11 |
醫藥之良好狀態(wellbeing)之分析: 生活品質、生活質量與生命質素 |
李瑞全 |
52 |
12 |
距離的調節與情愛的回歸──《半生緣》影劇改編的修訂及超越 |
莊宜文 |
44 |
13 |
自我追尋與他人認同 ──從「自律作家」論七等生的寫作風格及其意義 |
蕭義玲 |
37 |
14 |
The First and Second Attentions of Dramaturgy: A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
David Pendery |
33 |
15 |
紛亂中的寧定──唐君毅先生的慎獨之學 |
趙敬邦 |
30 |
16 |
專號序 |
吳方正 (專號客座主編) |
29 |
17 |
陽明心學實有諸己的精一之論 |
白宛仙 |
26 |
18 |
狄培理的亞洲「核心課程」著作 |
鄭文泉 |
23 |
19 |
萬廷言論未發之中與易圖之關係 |
鄧秀梅 |
19 |
20 |
王船山論心、物貫通之道——兼略論格物致知的工夫 |
陳祺助 |
18 |
21 |
《論語》「君子不器」新詮 ──從傳統詮釋與康德目的論談起 |
連育平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