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培養未來人才:兒童哲學教育的必要性與實踐 | 陳瓊霞 | 77 | 
						
							
							
							
							  | 2 | 由莊子「無用之用」談生命教育的意義 | 陳佩君 | 76 | 
						
							
							
							
							  | 3 | 試析嵇康理想人格的宗教向度 | 陳佩君 | 70 | 
						
							
							
							
							  | 4 | 港臺電影文化新生力量的發源與互動──1960至1970年代 | 羅卡 | 64 | 
						
							
							
							
							  | 5 | 試論張愛玲「畫筆」對報刊仕女畫的受容與衍異 | 徐禎苓 | 62 | 
						
							
							
							
							  | 6 | 論瑞秋卡森海洋三書裡的幾個哲學問題 | 徐佐銘 | 60 | 
						
							
							
							
							  | 7 | Exploiting Literary Fame?: A Study of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Virginia Woolf’s To the Lighthouse | 李根芳 | 57 | 
						
							
							
							
							  | 8 | 荀子哲學之價值規範根源問題:兼論孟荀之孔門承傳之取向 | 李瑞全 | 50 | 
						
							
							
							
							  | 9 | 錢德明的《聖樂經譜》:本地化策略下的明清天主教聖樂 | 洪力行 | 45 | 
						
							
							
							
							  | 10 | 對《玄智、玄理與文化發展》的「存有論補充」 | 陳榮灼 | 32 | 
						
							
							
							
							  | 11 | 策展、圖錄編寫與中國繪畫史研究、教學 | 何嘉誼 | 31 | 
						
							
							
							
							  | 12 | Literati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Drinking Games Using Cards | Andrew Lo | 31 | 
						
							
							
							
							  | 13 | 朱熹視角下的孟子聖賢定位探論 | 姜龍翔 | 29 | 
						
							
							
							
							  | 14 | 從舞劇《香妃》探討江文也融合中西音樂之手法 | 宮筱筠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