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ڭ
第 14  期

研究論文
Articles

儒佛會通下的佛教中國化 ──以覺浪道盛的苦諦概念為例
The Sinicization of the Buddhism of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 A Case Study on Juelang Daosheng’s Interpretation of the Buddhist Concept of Duhkha
作者 徐一智
Author Hsu, Yi-zhi
關鍵詞 佛教苦難苦諦覺浪道盛明末清初
摘要 佛教苦諦的教義,發展至大乘佛教,進而傳到中國,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後,佛教卻主張:「煩惱即菩提」、「即苦得樂」、以及苦、樂無所不包之「真如實性」和「真空妙有」等義理,如此關於「苦」的詮釋,便產生「大乘化」與「中國化」的傾向。因此,本文以明末清初覺浪道盛為例,詳細討論中國僧人對「苦」的特有解釋。道盛生於明、清鼎革之際,因時代的動亂,世人皆有苦處,重視「苦」意義的討論,覺浪道盛為其時士人的導師,他結合《易經》與佛學思想,詮釋佛教的苦諦觀,對分析中國佛教獨特「苦」觀念的主張,當有其重要的代表性。
Abstract
興於詩終於易的成德之教
/ 戴璉璋    Tai, Lian-chang
1
從「君子之射」思考習射的現代意義
/ 廖崇斐    Laiw, Chong-fay
23
從中國經典詮釋傳統論王弼《論語釋疑》對《論語》形上根源的改換
/ 涂藍云    Tu, Lan-yun
47
由朱子的讀書法論道德教育的可能性
/ 呂銘崴    Lu, Ming-wei
85
陸象山孟子學之詮釋學意涵
/ 黃信二    Huang, Hsin-er
115
江右王門學者鄒東廓之戒懼說論析
/ 張衛紅    Zhang, Wei-hong
157
黃宗羲《孟子師說》對劉蕺山思想之詮釋
/ 齊婉先    Ch’i, Wan-hsian
255
王船山對《孟子‧莫非命也章》的詮釋── 「理氣合一」與「德福一致」之解決
/ 蔡家和    Tsai, Chia-he
279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