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道《大學億》析論——晚明《大學》詮釋之一側寫 |  
              | The Contents and Meaning of Wang-dao’s Da Xue Yi :A Perspective of Interpretation of Da Xue in Late Ming Dynasty |  
              |  |  
              | 
                  
                    | 作者 | 朱湘鈺 |  
                    | Author | Zhu, Xiang-yu |  
					| 關鍵詞 | 大學、
					
					大學億、
					
					王道、
					
					王陽明、
					
					湛甘泉 |  
                    | 摘要 | 對中國歷代大部分的知識份子而言,儒家經典在其心目中具有相當崇高的地位。隨著科舉制度轉繁與道學的發展,儒家經典遂帶有「夫子自道」的個別性色彩。此特色到明代,可謂達到高峰——《大學》版本的擇取,甚至意謂著理學家的思想立場與工夫進路。明代採《大學》古本,雖非陽明首開其例,但配合良知之教的思想,的確成功地扭轉了朱學獨大的學風。值得注意的是,「古本」?抑「改本」?看似對峙的兩造,卻隨著朱王(陸)之辨的時代課題,出現一「朱王折衷」的《大學》經解,意即當時的知識分子在共同的對話場域——經典,朱學與王學是無法劃清界限的。本文擬從王順渠的《大學億》著手,這是因為王順渠本人的多重身分,引起筆者的關注:既是陽明早期的門生,後轉向朱學陣營,最後為黃宗羲收編於甘泉學案中,透過探究此書的內容,除了呈現此時《大學》經典詮釋的多元面向,並藉此闡述作者的思想特色。 |  
                    | Abstract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