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ڭ
第 59  期

專題論文
Special Issue

  (218)
佛教「無罣礙」的生死觀
作者 釋照澄
Author
關鍵詞 佛教死亡形上學三自性相三無自性責任基礎
摘要 本文一開始先提出以經驗論或理性論在同時理解死亡的現象與死亡形上學的困難處,並肯定康德的「想像力」在認識結構上的特殊地位足以解決上述認知上的問題。接著筆者以「我」及「我所」的概念拆解個體與死亡的關係,並採用「繞路」的間接方法以「三自相」與「三無自性」來論說個體與死亡的本質性意義是自性空無、本來寂靜。最後則是由佛法因緣觀的兩種不同表述方式來分析與「死亡」相關的倫理議題的判準,目的在提供一種「責任基礎」的取徑以做為道德判斷時的參考。
Abstract
論墨學在環境倫理學中的意義
/ 趙敬邦    
1
(中譯題目)殺人的倫理學──從非道德觀點來看
/ 蔡承志    Cheng-Chih Tsai
25
死亡與超越 — 從蘇格拉底與莊子生命觀之差異談起
/ 楊婉儀    
51
善終觀點下的儒家生死觀
/ 尉遲淦    
67
「藏天下於天下」的安命與任化: 《莊子》「以不解解之」的死生智慧
/ 賴錫三    
101
永恆與生命意義 — 超越死亡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 柯志明    
123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