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ڭ
第 29  期

人文學報 第29期(永續發展與環境倫理)
Journal of Humanities East/West Vol.29

1. 有鑑於環境問題及永續發展實務日益受到世人關注,以及當前我們的社會在這方面遭遇到的難題和實際上的需求,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召集籌備於2003年6月8日在中央大學文學院召開了環境倫理學會議:「環境倫理––可持續性面面觀」研討會,邀請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學者,就其專長發表學術論文,會後透過學術審查通八篇論文收輯於本專輯,在中大《人文學報》刊出,俾便流通學界、業界以資參考運用。這八篇文章分別涉及並照應了:(i)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現代詮釋、反省與運用;(ii)永續發展諸焦點面相的探究與考察;(iii)與永續發展有關的環境倫理、規範之理念探究及其難題的解決等等三大論域相關課題之探討,並提出相應的解題洞見。
2. 專輯中的「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現代詮釋、反省與運用」面相,共收輯了三篇論文。
1) 東吳大學哲學系葉海煙教授〈道家環境倫理學之建構及其可能之限度〉一文,試圖由中國道家的形上學、宇宙論整體視野,依循哲學倫理學(philosophical ethics)的角度系統地重構中國道家的「關懷倫理」,論文以「變化之道與關係之場,以及二者相互整合的同化與異化並行之道」作為主軸,而陳述其精義「就環境倫理學而言,顯然必須從『人作為一生物』之存在狀態,來做進一步之探索,然後不斷涉入於自然與人為的二重性中,以尋求既和諧又多樣的生命實存狀態,而終於能夠以『新人文』或『新倫理』之姿,再現於人性的『廣莫之野』」。
2)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李瑞全教授〈論永續發展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關係:儒家之論述〉一文,試圖透過Lisa H. Newton闡釋的「個人世界觀律令」(personal worldview imperative)等見解,就哲學倫理學的立場來闡明永續發展中的人與天地萬物(自然界)的關係及其隱含的難題,並論述其中跨國及跨世代意含的倫理涵義,以及每一個個體所涉及的責任歸屬問題,然而,論文接著指出,類似看法仍不免有謬誤處,是以,以儒家之相關義理導正其誤,並補其不足、發明新義。
3) 淡江大學中文系高柏園教授〈論道家思想中的可持續性──以老子為核心的討論〉一文,說明「可持續性〔永續性〕問題」其實是人類文明中的一個古老問題,因此,發掘中國古代思想中的相關智慧,進而為現代人作出的種種相關回應找到思想理據和基礎,實為論文之關注焦點。論文就「可持續性」的「事實義」、「操作義」、「價值義」和「信仰義」四個面相進行分析,並推斷「可持續性」之推動力當來自於價值與意義的貞定,而且,此種價值與意義的釐定不能再依賦雜之經驗作為準則,是以,它必須是終極的、優先的,也因此,此實涉及了信仰層面的因子。論文最後論結,可持續問題首要是一價值問題,也是人性必有之內容,中國道家在這方面提供了「以『道』為基礎」的「回應可持續性之態度」與相關的「主觀修養工夫」種種見解,適足以普遍化為當前世人的行為準則。
3. 專輯中的「永續發展諸焦點面相的探究與考察」面相,共收輯了兩篇論文。
1)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葉保強教授〈企業責任與可持續性倫理〉一文,強調提供了一種最新的可持續性(即永續性)企業責任規範,論文在詳細分析、探討「可持續性」內涵之後,引介可持續性乃是一種「自然資本之資產的維護」(SD),並循以細分「強義的可持續性發展」和「弱義的可持性發展」。接著文中提出了一個有關可持續性的修正定義,「可持續性就是維護自然及人為資本的不耗損,在符合正義及參與原則下,令本世代的人的需求得到滿足,及後世代的生活質素不會受到損害」(SD’),並進一步在這個新定義的視野中,討論企業的涉利者與可持續性發展之間的關係,進而探究可持續性經營或發展的參與面相及其與企業涉利者有關的原則及責任問題。最後,論文提供美國Interface跨國公司之理性與合理的企業可持續性經營實例之例示,說明如何「通過社會契約的理念架構,制定符合可持續性目標的原則,並採用涉利者倫理(stakeholderethic)的進路來制定企業在執行可持續性經營時應負的責任」。
2)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Tampa, Florida, USA)哲學系教授Martin Schönfeld〈康德的永續發展基礎〉(〝The KantianFound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文,指出永續發展原則目前受到學界和業界的重視,但是,此原則其實缺乏一個系統性的基礎,以致相關推行決策的制定乃浮游於準則性的空泛之中。是以,論文試圖闡釋Kant的定然律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道德原則適足以作為其基礎,同時,永續發展原則的釐清也正好提供了一種有關Kant道德原則的實際解讀和可能修正。論文對「永續發展」概念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論證,並在分析過德性倫理學和效益主義倫理學分別與永續發展嵌結的道德關連之後,進一步說明Kant定然律令的三個程式:(i)應該以普遍化的方式來行使意志;(ii)應該以尊重人道本身為目的的方式行使意志;(iii)應該像在目的領域裡立法一樣地行使意志等等,可以作為永續發展的準則,論文也就此見解提供了進一步的批評。
題,論文提出以演化倫理學理念來疏解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倫理理念之間的衝突,並循此見解進行解題論證,總結為依據「承認人類有考慮自身利益的現實需求,但卻不以人類是自然萬物的中心或主宰」的原則,來建構環境倫理規範!最後,論文也針對「自然中心主義」環境倫理理念提供了若干修正意見。
2) 宜蘭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文祖湘副教授與人文及科學教育中心蕭玥涓講師〈營建防災、都市規劃與環境倫理〉一文,可以說是一篇針對營建工作者及管理單位的理念、態度的調整和建言。論文說明了人類的營建這種銳意創造,不可以造成環境和生態的破壞或傷害,進而提出「營建環保」理念,依循「營建防災管理現況」、「都市環境開發及其環境倫理」和「先發式營建防災管理理念」等進路之考察、分析和反省,作結呼籲重新正視營建防災管理與審慎考量國土利用型態。
3)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蕭振邦副教授〈環境倫理規範及其集體行動之間隙探究〉一文,依哲學倫理學的進路,說明永續發展工作推展多年猶成效不彰的原因在於,其集體行動規範與個別行動之間明顯有其間隙(gaps)使然,並具體聚焦於「如何使人自我約束、節制,以及接受人我之間的相互強制」這一問題的探究與解題。論文在檢討了兩個具代表性的解題方案,仍見其有所不足之後,轉而創意性地提供一種確立人之行動力的理論參考系,以作為解決環境倫理實踐問題的解題參考架構。
5. 經由以上引介和整理,可以說,這本專輯諸論文的提問–探究–解提操作已然輻湊展示了一些有效的問題視域,以及相應的解題洞見,其大要可以分述如下。
1) 永續發展問題的關懷面相:
a. 審視當前浮現檯面的環境問題,其日趨惡化乃是一項不諍的事實,而如何面對橫亙目前的諸項挑戰,並針對相關問題及難題提出適切的解題或解決方案(solutions),當是目前環境問題關懷面相的共同取向。此中,受到全球關注的永續發展經營,當是目前最為切身的主題之一。大體上說,永續發展的基本關懷議題不外:(i)如何促使全球一致參與此項推行工作的考量與策劃;(ii)如何擬定全球皆能概括承擔的集體行動方針、規範和行動議程(agenda);(iii)如何促使行動議程落實執行並收其成效。目前,已有許多研究和報告賡續針對這些基本關懷提出各種看法與檢討,相關決策單位也對永續發展實務作了許多修正,然而問題仍然層出不窮。
b. 反過來思考,永續發展工作推行有年,果真它成效不彰,那麼,問題出在哪裡?要之,在此一大趨勢的考量中,推動永續發展所遭遇的各種不同問題或難題的因應,乃開展出不同的關懷面相,也同時就發展出不同的提問–探究–解題的操作,本專輯中的各篇論文可謂有效地針對前述「基本關懷議題」,反向思考地重新釐清了永續發展的基本理念(rationale),並嘗試提供中國儒、道二家的對照見解以資擴充現前的思考規模,甚至,嘗試重新界定永續發展的內涵,以導正若干問題意識的解題方向。
c. 總的說來,本專輯除了葉保強先生及文祖湘/蕭玥涓先生的論文照應到永續發展相關實務考察之外,大體上還是偏重於推動永續發展工作的基本理念之釐清和行動原理(principles/fundamentals)的釐定,這些見解都具有原創性,但是,也極需實務工作者的對照研究提供進一步的證成與修正意見,而這也是本專輯刊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環境倫理學的基本定位:
a. 如前所述,本專輯諸論文的提問─探究─解題操作固然是自足的,但是,也突顯了其基本立場──它是以關連於永續發展的環境倫理學反省,作為論述主題的哲學倫理學操作,而不是永續發展實務工作的相關實證研究。採取這種立場的理由是,考量到永續發展的實務工作其實千頭萬緒,非專業人員並不能簡易探其底蘊,加以,實際上推展永續發展工作所遭遇的困難,有很多並非來自於技術層面,反而是理念、原理層次有所糾結所致!是以,這方面的釐清與解題工作也刻不容緩,這正是本專輯諸論文依循哲學倫理學而有所關心用力的地方,其研究
成果容或也就有了公諸世人的價值,這是本專輯刊出的主因之二。
b. 徵諸學界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部分有關永續發展的論述,往往直接想從社會現實向度過度到行動規範的考量,譬如,當永續發展的推動工作遭遇「環境正義」衝突問題的考驗時,有些學者專家常想由「社會不義」類比地探究與解決「環境不義」方面的糾結,但是,這種作法往往忽略了構成社會不義的「社會因子」,並不能取代構成環境不義的「環境因子」,致使相關研究無法提供有效的解題,或者,縱是提供了解決方案,但卻無法證成其見解。簡言之,當永續發展推行工作涉及了「環境問題」時,提供相關「環境問題」之根源性考察和反省的環境倫理學操作,也就是解決永續發展問題不可或缺的一環!唯有在實務考查的外延掃蕩工作,和釐定內涵的根源性釐清工作交互配合之下,推動永續發展所遭遇的難題才能獲得較周延的解題。是此,本專輯具代表性的哲學倫理學操作成果,也就有必要提供給世人參考了。
3) 職是之故,可以說,本專輯諸論文大體已經在推動永續發展工作的根源依據的考察面相上,提供了新視野、新的問題意識導向和解題,以及古代中國相關智慧的融入,實已為全球推動永續發展工作的檢討與反省,開啟了東方智慧進場發用的序幕!
專號序
/ 蕭振邦    Jenn-Bang Shiau
道家環境倫理學之建構及其可能之限度
/ 葉海煙    Hai-Yen Yeh
9
論永續發展及人與天地萬物之關係: 儒家之論述
/ 李瑞全    Shui Chuen Lee
29
論老子思想中的可持續性
/ 高柏園    Po-yuan Kao
49
企業責任與可持續性倫理
/ 葉保強    PK Ip
69
康德的永續發展基礎
/ Martin Schonfeld    Martin Schonfeld
93
從演化倫理學的立場談非人類中心主義的環境倫理如何可能?
/ 黃柏翰    Po-Han Huang
113
營建防災管理與都市環境倫理
/ 文祖湘、蕭玥涓    Simon C. Wen、Yueh-Jiuan Shiau
133
環境倫理規範及其集體行動之間隙探究
/ 蕭振邦    Jenn-Bang Shiau
157
孟子論辯探究
/ 林憶芝    Yik Chi Lam
193
© 2017 NCU Journal of Humanities. All Rights Reserved.